安靜中的抉擇

文 / 劉晴吟
日期 / 20251

許多人半生奔波,身不由己,自然視退休為風塵僕僕後的喘息;俱疲的身心終於獲得自由,可以放空自己,靜聽內在的聲音。但漫長的人生路,一步一腳印,終究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若得以繼續發揮,也是值得珍惜的福氣。很多我輩朋友出生於戰後嬰兒潮,雖紛紛退休但個個能力卓越,若能妥善利用退休時光,成為他人的祝福,生命將更充實美好!我深信創造主最了解我們,對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計劃和美意。我們可以透過獨處的時間,駐足心靈深處,理清方向,找到退休後的獨特道路,以過去累積的長處,從事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事工。

獨處(solitude) 是撥出時間,和心靈深處的自我對話,不是獨居。獨居並非人的天性,人需要家庭朋友互相關懷,分享歡樂。越年長越需要生活於人群。過去20年我工作於老人科診所,病人多是80-100歲之間的長者,病例中常出現depression一項,令人觸目驚心。年老一定得和沮喪並存、生活消極嗎?似乎許多人如此;但也有人不是。有些老人積極樂觀、給予成全,是我的榜樣。證明年長的生命可以活得很溫暖豐盛。 

重大決定總在是安靜中產生。2020年初,我和外子有了退休念頭,經常思考方向何在?我以加州馬鞍峰教會 (Saddleback Church) 華理克Rev Rick Warren 牧師的《標竿人生》Purpose driven Life為參考原則,心心念念,尋找退休後的可能。華理克牧師以 SHAPE (Spirit, Heart, Ability, Personality, Experience)為基準,幫助有心人釐清自己。我在安靜的內心,對所信仰的神禱告:想念栽培我的娘家和土地–臺灣;盼望能重拾喜愛的古典音樂。

感謝神垂聽我們的祈求。2023年,得蒙不曾謀面的門諾醫院前黃院長推薦,臺灣馬偕邀請外子返臺敘談。因黃院長謙懷不求回報,外子也銜環相報,接受馬偕醫院的任職邀請;希望以40年行醫經驗,造就提攜年輕後進。並以英文指導住院醫師,以冀臺灣的醫療和醫師語言能力能與國際接軌。因此20241023日,當我從職場完全退休,隔日立刻搭機回臺,開始我們另一段標竿人生

有部老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由楊惠姍主演,講述傳統女人,結婚生子,百般委曲;沒有自我地過了一輩子。如今時代不同,許多女性能自由發展去發揮潛力;追求經濟自主及獨立。我們既無戰亂之痛,也在醫學進步的資源下,享受良好的建康,是幸福的世代。是否更應在退休之際,思索如何回饋神所賜的恩典?我和基督豐榮團契一位同工認識多年,深知她火熱事奉神的心志,從未因年歲增加而有絲毫減損;但知她的力量都來自密室,在安靜中與神交通。

當今世代,和兒女同居、養兒防老已不合時宜;喋喋不休,情感勒索更是落伍;和藹可親、開朗獨立才是應有的自我期許。我們仍身強體健時,或許可選擇在本地當義工,到遠處當宣教士;參加基督團契,關心需要關懷的婦女;和朋友家人一起旅遊;在庭院蒔花種果,到戶外健行運動;學繪畫;研究智庫、基金會、博物館⋯。選幾樣適合個人的,與人同樂也與自己獨處。

去年底基督豐榮團契在歲末發起「给」的行動:幫助柬埔寨豐榮女兒之家、女子學校的助學計畫;姊妹事奉事工退修會補助金;靈命塑造事工課程獎學金、靜默營補助⋯等等。若你在經濟上尚稱豐裕有餘,或許神正透過聖靈在安靜中呼召你參與這些計畫。願神祝福我們每一個安靜中的抉擇,並使用我們成為他人的祝福!

劉晴吟


畢業於神學院
定居南加州
目前已退休,
致力於教會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