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汝維
日期/2024年2月
我們爺爺嫲嫲年代的婚姻很多都是靠媒人或親戚朋友介紹,沒有太多選擇,雙方見一次面點點頭便成事。婚後有無悔的,也有怨懟的,但多數都會結伴到白頭。世界在變,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社交平台的蓬勃,對象不單單只是同鄉或鄰近小市鎭的亞強或亞芬,亦可以是外國的某某,只要把相片及背景介紹放上網,便有機會展開網上情緣。
郵寄新娘
婚姻畢竟是很多人的夢想。生意人便捉緊為人求偶的商機,設立網站,收費綴合姻緣。這些求偶的網站多不勝數,在互聯網上超過百萬個。若從網站的名稱來看,像「玫瑰新娘」及「亞裔娘子」之類,便知道是主要為男人尋找妻子。男性先入會,看到最吸引最喜歡的女子相片,網站便會幫助聯繫,穿針引線,最後辦理簽證,把對象送到府上。這種服務俗稱「郵寄新娘」(Mail-Order Bride),費用由幾千美金到過萬;女子的年齡、國籍、婚姻背景、或是否處女都有價碼。加入這些網站的女子大多來自東南亞,包括越南、柬埔寨、泰國、中國,也有俄羅斯及其它國家中受貧窮或戰火影響的婦女。這些女子都渴望嫁到外國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盼望有機會圓夢,但對她們來說,這亦是一場賭博,勝負難料。
小蘭的故事
小蘭是中國湖南人,透過一個郵寄新娘網站認識了美國白人丈夫約翰。他是郵遞司機。最初透過社交平台通訊,用谷歌翻譯解決語言不通的障礙,之後約翰到她家鄉探望,一起遊玩了一次。六個月後,小蘭拿到未婚妻簽證來美,見約翰前來接機很是開心,回家後卻發現貨不對板。之前約翰對她說他名下有一棟房子,原來只是向親戚租來的一個房間,約翰的工作也是臨時的。
小蘭明白離鄉別井,免不了會遇到很多困難,只要咬緊牙關,希望會有好日子。卻怎知約翰連社區活動也不允許她外出參加,亦不許她到附近的教會學英文。約翰有強烈的性需求,常在小蘭不願意的情況下強迫她,小蘭若反抗,約翰便打她,更威嚇若不聽話便撤銷她移民申請的贊助。面對種種虐待,小蘭哭過千百次,但她沒有朋友可以傾訴,更不敢告訴家人令父母擔憂,又因為文化差異且不懂英文,不知道去那裡求助。
經歷一年多的囚禁式生活,小蘭認識了一位會中文的社會工作者鄰居,未讓約翰知情,並在其協助下逃離了約翰家。小蘭以為從此可以過上新生活並申請離婚,誰知道約翰向移民局投訴小蘭和他是假結婚,申請取消她的移民身份。
法律與郵寄新娘
在美國或其它國家,類似小蘭這樣的過埠新娘不在少數。男女雙方在這些網站從認識到結婚既是你情我願,網站便被很多國家政府視為合法行業,但事實上這些網站對男性求偶者的背景介紹往往不盡不實甚至有意隱暪。2004年美國馬利蘭州一位從烏克蘭來的女士便控告一間郵寄新娘公司,因為網站在關係開始時刻意隱瞞她前夫的暴力記錄,以致婚後她遭受嚴重家暴及虐待。
愛本無疆界,郵寄新娘這行業是否應受管制,世界各地決定不一樣。菲律賓政府在2016年立法禁止網上或其它方式的郵寄新娘行業 (Anti Mail-Order Spouse Act),藉此防止當地的婦女受騙到外國及婚後經歷家暴。美國政府在2005年立法管制郵寄新娘的經紀人 (International Marriage Broker Regulation Act),明令所有婚姻簽証贊助人都要接受背景調查,美國公民接受郵寄新娘服務要被查核背景,包括犯罪記錄、財務狀況、及以往婚姻的背景。這些申請人的資料都需要提供給未來新娘,好幫助她們決定是否接受這段婚姻。另外,郵寄新娘公司必須曉示新娘子她們在美國的法律權利並提供有關資源,包括簽証過程、移民手續、以及遇上家暴時可求助的途徑及法律常識。
為遏止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美國早在 1994 年已經通過一項法案名爲「防止婦女受暴法案」( Violent Against Women Act ,簡稱“VAWA”)。一切傷害女性身體、性侵、財務嚴控行爲及情緒虐待都會被定罪。當地政府會為受害者提供法律及醫療上的資源,並給予臨時的住所及經濟幫助。另外美國為了防止女性用假結婚來取得移民資格,在申請移民綠卡期間若其丈夫取消贊助,或新娘在兩年內申請離婚,有可能被移民局取消移民資格, 甚至被遞解出境。但VAWA 法案通過後,受虐的新娘若因為家暴而離開丈夫或申請離婚,移民資格便不受影響。若遇到這情況,最好聘請移民及熟悉家庭法律的律師協助。該法案每五年更新一次,美國總統拜登最近(2022年)也重新簽署了這法案。
網上情緣,聽起來很羅曼蒂克。有人覓得情郎,並移民到外國去,但亦有人嫁錯郎,惡夢連場。很多婦女透過這些網站結識未來丈夫,她們大多來自越南、印尼、及柬埔寨。
參加郵寄新娘服務的男女雙方的權力及當地知識資源相差太大,造成不少過埠新娘受到不公平及暴力對待。這些網站服務雖然在很多國家是合法的,但裡面陷阱重重,一不小心便掉進了深淵。
今天在我們身處的社區或教會,也許就會遇見像小蘭一般遭遇的女子,求神賜給我們愛心與智慧,伸出援助的手,帶領她們認識真心且永遠愛她們的主。
趙汝維
Eddie Chiu
臨床心理學家、大學教授
聖言講道硏經學院客座講師
基督豐榮團契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