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絢華
很多人說「做牧師難、做師母更難!」師母們是教會中的公眾人物,長期活在各式各樣的期盼下,說她們生活在壓力鍋裡(pressure cooker)一點不誇張;說得更貼切一點,這壓力鍋是透明的,更像一個金魚缸,活在眾目睽睽之下。觀眾當中有人用觀賞的態度,也有用鑑定的眼光,從穿著、內涵、靈性、人際、相夫、教子、才幹、氣質等,都列入評估的項目。難怪羨慕做師母的姊妹愈來愈少,甚至有的姊妹明明丈夫是牧者,是傳道人,卻拒絕人叫她師母。
師母活在「金魚缸裡」是一個無可避免的事實,(其實保羅早就說過當使徒的,可以推喻到所有屬靈領袖,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怎樣在裡面活卻是有選擇的,是無可奈何?掙扎求存?還是坦然自在?
師母能夠坦然自在,悠然自得,有四個很關鍵的要素:
一. 與自己的關係
很多姊妹感覺當師母好像在演戲,照教會傳統或長執給的「劇本」去扮演「師母的角色」,而不是當自己,常常有身不由己、力不從心、不稱職的感受。比方說,有些教會的傳統是牧師供應靈糧,師母供應飯食;所以師母整天要燒菜煮飯給新朋友吃,慰勞同工等,這對那些有興趣有能力請客吃飯的師母可能很容易,但對於那些這方面不強的師母就很困難。
也有姊妹感覺當師母像穿了別人的鞋子,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並不合穿。這雙鞋子很可能是前任師母留下來的。例如以前的師母很會教導兒童,兒童事工由她帶領,接著來的師母若不參與兒童事工很容易被批評,在別人的期望下,即使沒有恩賜負擔也得做的情況下,往往壓力很大,而且吃力不討好。
師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特質,包括恩賜、負擔、才幹、個性、人生歷練, 並且按自己的特質事奉神。HB London 牧師在他的著作Married to a Pastor中提到有多種類型的師母,(有興趣可參看我去年寫的一篇文章「七種類型的師母」。)師母若能選擇合適自己的方式事奉,各展所長,會比較有果效,既實現神在我們身上的計劃,自己也會心滿意足。
不要誤會,這不是斤斤計較,乃是照聖經的教導,做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用鏍絲刀來打釘子,除非找不到鎚子,也沒有更合適的工具,逼不得已才會這樣做。在教會事奉中,有時因為人手短缺,師母不能按自己恩賜與負擔事奉,沒有人做的事,師母就得挑起來。這樣情況不理想卻是無可避免的,但應該是一個暫時與過渡的情况;不然,若長期這樣,就違反了神給身體不同器官按功用服事的設計,是一個不健康的情況。有一句話正好說明這現象:「哪裡有一個過度負責任的人,她/他旁邊一定有一個甚至多個不夠負責的人。」
許多師母捫心自問,發現最大的壓力來源是自己。認識神給我們的特質,心安理得去完成祂託負的責任,接受自己無法十項全能,也不必面面俱圓,因為祂所要求的不過是忠心。
二. 與丈夫的互動
常聽到一些資深的牧者勸勉較年輕的傳道人:「婚姻家庭不是對你的事奉很重要,婚姻家庭就是你的事奉!」
也聽過一句有趣的話:「愛情的力量僅次於聖靈充滿!」
曾經有師母傷心地說:「牧師真正的妻子是教會,我們的婚姻有名無實……」
另外一個師母說:「我的丈夫常常輔導人,一兩個小時的協談,全神貫注,全情投入,想不起什麼時候自己從他得到這種毫不分心的注意。每次聽到教會會友,特別是姊妹在我面前稱讚他給他們的幫助,我就心酸……。終於有一天,我跟他說:我是不是要跟你約見,你才關心我?」
牧師常態:
每一個事奉主的人當初之所以走上全時間事奉的道路是因為看見「事奉耶穌蒙福」,儘管家人反對,薪酬微薄,世上卻沒有一種回報比得上與主同工、看見別人靈魂得救、生命改變的喜樂。所以牧師們都喜愛事奉,而且絶大部分的牧師都是責任感重的。因為在小事上忠心,大事就找上門來;因為在少事上負責,愈來愈多的事就落在他們肩膀上;而且愈忠心,愈得到肯定,難免愈投入,不知不覺成了「工作狂」、「事奉迷」;加上現今科技先進,只要I-phone,I-pad在手,就可以I-work, I’m-occupied,無意中把師母冷落。
另一方面,師母大都體諒和理解丈夫的辛勞與忙碌,牧師做的每一樣事都是重要的,都是有價值的。於是她們盡量協助,把家事都攬過來;有幼小兒女的,更是負起大部份親子的責任,對丈夫忙碌的工作與生活百般包容,黙黙忍耐。然而忍耐久了,免不了埋怨一兩句,如果牧師能解讀師母的情緒,接納她負面的情緒是因為情感需要末被滿足,用體諒的言詞回應,師母的負面情緒被抒解,兩個人就可以心平氣和地討論,為過度忙碌的生活作出適當調整,這樣夫婦間的矛盾就可以化解。反過來,若牧師視師母的埋怨為攻擊,用躲避的方式來回應,或躲在教會或者躲在工作裡,結果引來師母對牧師的服事產生敵意,於是多方批評挑剔,牧師便會「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如是者惡性循環加劇,夫婦疏離感加深。
怎樣使夫妻間的小矛盾不至演變成惡性循環?有三個可行的辦法,供師母們參考:
第一 承認需要,主動要求
林前7:3「丈夫當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聖經肯定夫婦應該彼此滿足身心靈的需要,此乃合宜之分。師母若坦誠將自己的需要與丈夫溝通,清楚直接卻不帶怒氣與控告,牧師通常很樂意照辦。與其「等他情願」不如直接了當吿訴「超忙人」丈夫;這樣,師母不會空等待,牧師也容易奉陪。
第二 固定安排「二人時間」做賞心樂事
被稱為牧師們的牧師 Eugene Peterson 說 ,十誡中最多牧者違反的就是「當守安息日」。他建議傳道人應以禱告與遊玩(pray & play)去渡假,牧師師母能夠每週固定安排「二人時間」,即使幾個小時也好,不受打擾,拋開煩惱,做些夫婦均愉悅的事情,比方吃個豐富的早餐、一起運動…..這樣身心靈都會得幫助,同時促進夫婦感情。
第三 配合對方的需要,注意彈性與創意
前面提到牧師們喜愛事奉而且責任感重,心中常常記掛神家的事情。有一次有位牧師被問及他的嗜好時,他不加思索就回答:「事奉。」結果引來哄堂大笑,在塲的牧師與他有共鳴的可不少呢!其實雅歌這首愛之歌不是常提到良人進入葡萄園去巡視所栽種的果樹,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嗎?新婦愈了解良人,她愈明白工作對丈夫的重要。為了爭取與良人在一起的時間,她建議:「我的良人,來吧!你我可以往田間去……。我們早晨起來……看看葡萄發芽開花沒有,石榴放蕊沒有,我在那裏要將我的愛情給你。」(歌7:11-12) 師母也可以效法書拉密女的智慧,配合丈夫的需要,寓「二人時間」於事奉、開會與探訪等,只要有創意與彈性,還是可以在百忙中有情有趣。
師母常態:
大多數的姊妹都很仔細,觀察入微,對周遭的環境與人事較敏感,因此可以接收到很多弟兄沒收到的訊息,能提供丈夫所需要的觀點與角度;另一方面因為敏銳,顧慮就較多,很容易為丈夫操心,師母也不例外。很多師母常為丈夫擔心掛慮。 有一次我被邀請到外州一個師母餐會做講員,主持人介紹我的時候,她說:「今天我們特別從外地請來一位師母當講員,因為主辦單位請任何一位在座的牧師講道,他的師母都會為他緊張,無法輕輕鬆鬆享受今日的餐會……」我心想她真了解師母,不過師母為牧師擔心的何止講道,有師母擔心牧師普通話發音不正,「婚禮」講成「分離」;有師母怕率直的丈夫開罪人;還有擔心健康、靈命、與長執的關係、事奉的表現、輭弱跌倒……
當師母為牧師擔心掛慮時,很自然地要為他盡點力,有人為丈夫抱不平,於是挺身而出,當他的保鏢,誰都不能碰他;有的當褓姆,呵護備至,事事照顧他像照顧孩子;有的當補習,勤加教誨,事事督導;有的當「補鑊」,牧師冒犯了人、做錯了事,師母陪罪道歉,代為修補關係。(廣東話保鏢、補習、褓姆、補鑊,皆同音,簡稱「四 保」),可能你會問:「難道見死不救嗎?」當然不是,關鍵是當我們懼怕的時候,我們倚靠什麼?倚靠自己的聰明與手段,還是倚靠神?當我們仰賴神的時候,祂會指示我們當行的路,長期當「四保」,不但影響夫婦關係,也會攔阻丈夫的成長。
記得十多年前教會有一段很困難的時期,領袖當中為了處理一件事情有非常分歧的看法,結果產生了很多問題,連教會的氣氛都受到影響,一改平日和睦相愛的互動。我當時在神學院修教牧輔導,受過一點訓練,於是找當事人溝通,運用了不少技巧,也花了不少唇舌,還是沒效用。最後神光照:與其用口舌說服人、挽回人,不如用禱告為教會築起保護的牆,自己禱告,也邀請人一齊為教會守望禱告。從那個時候開始,教會漸漸走出困境,逐步邁向同心合意拓展神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