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碧心Pik Sum Li
日期/2025年4月
前言
近年,靈命塑造與屬靈導引課程吸引了不少信徒,成為靈性成長的新向度,其中熱門之一是依納爵靈修與神操(Spiritual Exercises);學習默觀耶穌基督生平、辨別神旨意,分辨聖靈的引領與魔鬼的誘惑,選擇回應神的召喚及心意。
神操有近500年的歷史,作介紹我深感不足。然而,六年前深刻的神操經歷、耶穌會三年訓練,及三年陪伴他人在生活中的神操退省,獲益良多。因此,我勇敢地從基督新教角度,分享神操的誕生、目的、結構及禱告形式,與有興趣的弟兄姊妹交流。
神操的誕生
談神操或依納爵靈修,需從耶穌會創辦人依納爵‧羅耀拉(Ignatius of Loyola, 1491-1556) (註1)的歸信經歷說起。依納爵生於西班牙一個小康家庭,自幼嚮往軍旅。1521年戰傷,瀕臨死亡。在漫長康復中閱讀基督生平與聖徒傳記,促成靈性覺醒。
憑着豐富想象力,他發現騎士美女世俗幻想,帶來歡愉短暫,轉瞬枯燥;但想像自己如聖人般刻苦朝聖,內心則持久平安與喜悅。他逐漸學會分辨短暫世俗快感與持久靈性安慰,並體悟內心被聖靈與惡靈(魔鬼)推動之分別。這些神慰(Consolation) 與神枯 (Desolation) 的内心經驗,奠定了他靈性辨別 (Discernment)的基礎。
康復後,依納爵前往茫萊撒(Manresa)隱世苦修十個月,經歷強烈的神聖啟示,心靈眼目被開啟,對三一神與人靈動態有更深的洞察。此後,他歷經險阻與磨練,心志更堅定,靈性辨識力更敏銳;不久創立耶穌會,編寫他的靈程經驗《神操》。他的立願原則與基礎(註2),體現其對人性的洞察與神恩普及的信念。
神操是什麼?
《神操》記錄依納爵透過祈禱、默想與默觀的靈性轉化,以及他指導別人如何靈修(註3)。最初供耶穌會士用,後廣及信徒。神操退省有連續30天的獨處(Long Retreat),或30多週的日常神操(The 19th Annotation : Retreat in Daily Life),由經驗豐富的靈修導師引領。如今,也有網上或小組退省,筆者推薦一對一的面談。
退省目的是深化個人與基督的關係,以神的眼光回顧個人救恩史;覺醒神一直施恩及罪對個人的傷害及轄制模式。透過認識內心動態 (Interior Movement),辨識聖靈的推動,去選擇神的旨意,以行動回應;從而擺脫失序依戀(Disordered Attachments),獲得靈性自由,愛神及效法基督。
神操的結構
依納爵將《神操》分為四個「週」,是邁向靈性自由、回應基督愛與召喚的旅程。
第一週:在三一神愛的光照下反思救恩史(Graced History),認識罪的阻礙,透過悔改歸信,回應基督的召喚。
第二週:默想基督的生平,深化關係,作出改變生命的抉擇,學習成為門徒。
第三週:默想基督苦難與死亡,體會祂對己對人終極的愛,學習在苦難中與祂同行。
第四週:默想基督復活,見證祂的臨在,以行動愛祂、事奉祂。
神操的祈禱形式
退省旨在深化與耶穌的個人關係,體驗祂無限的憐憫與深愛。所有禱告皆如交談,鼓勵敞開心扉,與主真誠對話。依納爵以 Conversar(交談)形容這份深度認識,強調在神眼中認識自己,因我們是祂的兒女。常用兩種主要禱告方式:
默想(Meditation):運用理性、文字與圖像進行沉思祈禱,如基督國度默想、兩旗默想等,引導反思個人生活的基本原則。又如默想耶穌降生,可從三一神的視角凝視祂道成肉身的奧秘神蹟。
默觀福音(Gospel Contemplation):透過五感(視、聽、觸、嗅、味)將自己置身福音故事,體驗耶穌的言行與情感;祂不再只是歷史人物,是一位活生生的主,渴望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帶領我們甘願效法祂、服事他人。
此外,退省者也透過主禱文、三重對禱、良心省察及意識省察等方式深化靈修,向神表達敬愛、分享渴望,並聆聽祂的回應。
神操體驗篇
以下是曾在生活中進行神操的一些退省者的深刻體驗。
體驗一 :
當默想耶穌釘十字架時,耶穌突然充滿憐憫的凝視著我,讓我淚眼迷濛,深深被祂的憐憫(Compassion)觸動。忽然,祂以同樣的眼神掃視所有人:猶太領袖、門徒、母親瑪利亞、兩名囚犯、羅馬士兵、猶太群眾。滿是憐憫與慈愛! 怎能如此?祂的憐憫不僅向愛祂的人流露,也向那些恨祂、釘祂十字架的人流露。
更重要是,祂的目光並未停留在自己的痛苦,而是注視天父和祂所愛的每一個人。即使在早前被鞭打,當祂看向我,那目光仍滿溢憐憫、不變的愛,帶著為我們走向十字架的決心。祂在苦難中的平安與憐憫深深觸動了我。這次凝視 (Jesus gaze),即便耶穌的面容模糊不清,卻讓我永遠難忘。
體驗二
順著聖靈引領,我刻意放慢,不再像以往匆忙趕路,或是藏在大群會眾裏遠遠望著主。
過程中,愈掏心置腹進入場景,進入主溫柔憐憫心腸中;愈多一份被理解的真實感受。即便深入梳理時有疑惑、糾結抗拒,也慢慢有勇氣信任地停在主身邊,挨近祂、等候祂。我不再是路人甲,也不是唯諾不受重用的小跟班;我是屬於主耶穌,神所愛的女兒,祂也屬我!
體驗三
走到旅程的終點,我發現自己的心變得更加輕盈,擁有更多自由去選擇、去愛、去服事,甚至…去面對失敗。最近,我在海岸小徑短暫漫步時,突然能以全然不同的眼光,看眼前的景色。風、海浪、樹木、夕陽與大自然,一切彷彿被某種節奏、氣息與韻律所擁抱。這是否是「在萬物中看見神」的體驗?
體驗四
默想彼得三次不認主後,雞就叫了,耶穌轉身看著他(路22:60-62)。那眼神溫柔、惋惜,帶著憐憫,理解彼得的軟弱。彼得與主四目相對,憶起主的話,滿心自責、羞愧,感到不配。眼前的主受盡羞辱,而他卻選擇與主劃清界線,不敢承認自己是跟隨者。
我何時也曾有這樣的心情?在血氣中爭吵,做了不討主喜悅的事…然而,主看彼得的眼神,也同樣看著我,沒有責備,只有憐憫。我深刻感受到祂恆久忍耐、滿有恩慈的愛,耐心等待我的回轉。在這憐憫的愛中,我學習接納自己的軟弱與不完全,因為祂洞察我的一切,無所隱藏。求主幫助我,以祂的眼光看待自己,以祂的眼光看待他人。
體驗五
我對神的信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默想中,透過微妙的體會慢慢累積增長的。如今,我比以往更少感到悲傷,因為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這段旅程讓我更加認識自己,明白自身的有限,也讓我在與神同行的關係中,感到更滿足。
體驗六
在默觀耶穌為門徒洗腳(約13:1-15)中,身為門徒之一的我,有幸與主耶穌一同坐席,享用逾越節的晚餐。「吃晚餐的時候,…耶穌…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約13:1-5)
耶穌給門徒一個一個的洗腳,到我時,我說:「主啊,我的腳很髒,別污了你的手。」耶穌對我說:「髒了,洗了就乾淨了。」耶穌單膝跪地,捧起我沾滿泥沙、污穢的腳,清洗乾淨,又用自己的手巾擦乾。望著認真洗腳、滿臉慈愛的主耶穌,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感動,眼淚奪眶而出。
幾十年來,除了幼兒時期,從來沒有人給我洗腳;那種被愛、被照顧、被重視的感覺,讓我淚目!我曾自以為:自己給的大於收到的。但今天主讓我看見:原來我所領受來自耶穌的愛,遠遠超過我所謂的付出。我不由地問:「主啊,為什麼?我不值得。」耶穌笑著對我說:「我給你做了榜樣,好讓你照我對你所做的那樣去做。」
當我記錄我的默觀感受時,不由得想起四年前在「豐榮團契」一個靜黙營中,同樣的經文默想:耶穌邀請我為一位曾經傷害我的肢體洗腳,當時我的腰怎麼也彎不下去,跪不下來,腦海中浮現出她對我的種種傷害…
今天神讓我看見:洗腳,是耶穌愛的傳遞、愛的邀請,主耶穌邀請我效法。
總結
《神操》是依納爵·羅耀拉將其歸信經驗轉化為一套靈修彙編,旨在透過靈性辨識,引導人尋求神的旨意。它結合祈禱、默想與靈性辨別;強調默觀與行動、祈禱與服務、情感與理智整合。這靈修反映了依納爵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對神恩典向所有人開放的信念;幫助人在生活發現神的臨在,並順從聖靈的帶領。
註1:兩本依納爵‧羅耀拉生平傳記
Translated by William, S.J. Young. Saint Ignatius’ Own Story. Loyola Press,1956.
侯景文、譚璧輝譯:《依納爵 : 自述小傳•心靈日記》(Saint Ignatius Loyola – Autobiography & Spiritual Journal)。光啟文化, 2011。
註2:兩本通用手冊
Kelvin O’ Brien, S.J. The Ignatian Adventure – Experiencing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of Saint Ignatius in Daily Life. Loyola Press, 2011
喬治‧剛斯著, 鄭兆沅譯:《神操新譯本— 剛斯註釋》(The Spiritual Exercises of Saint Ignatius – A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校訂,光啟文化,2011。
註3:原則與基礎 (Principle and Foundation)
人受造(目的)是為讚美、尊敬、事奉我們的天主,因而拯救人們的靈魂。世界上的㇐切都是為人而造的,為幫助達到他受造的目的。我們取用這些事物,要看它們幫助我們朝向(受造)目的的程度;捨棄多少,取決於它們妨礙我們達到受造目的的程度。要達到這境界,對㇐切受造物,在不被禁止,而能按照我們自由意志選擇的事物上,應使自己保持平心。因此,從這方面來說,我們不應該尋求健康甚於疾病、財富甚於貧窮、榮耀甚於屈辱、長壽甚於短命,其他事物也是㇐樣。更精確地說,我們只應切望和選擇,那些有助於我們達到受造目的的事物。 (神操23)
参考書目:
- Translated by William, S.J. Young. Saint Ignatius’ Own Story. Loyola Press,1956. pp. 9-10; 23
- The Structure & the Prayer of the Exercises. IgnatiusSpirituality.com
- 大衛‧傅來明著,劉和光譯:《什麼是依納爵靈修?》(What is Ignatian Spirituality?)。瑪納文化, 2023 。pp. 56-57; 63-64

李碧心
Pik Sum Li
屬靈陪伴及生命教練。參與「基督徒靈命塑造協會」與「基督豐榮團契」靈命塑造事工,推動屬靈操練及靈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