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麥陳永萱師母 — 師母分享系列2

(麥師母與夫婿麥希真牧師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開荒植堂。在香港任小學校長,在新加坡神學院任圖書館主任。共著有五本書:《麥希真師母手記》、《四雙眼睛》、《婆婆媽媽的話》等。)

問:作為一位師母,您最喜樂的經歷是甚麼?

麥:我最開心的是與麥牧師開荒的那段日子,我親身目睹同胞們一家一家、一代一代的信主,那種喜樂真無法形容。麥牧師的父親對我們離開香港到新加坡工作非常失望,因他只有一個兒子留在身邊。我們到新加坡工作後,每次有人信主,就寫信詳細告訴他。兩年後,我們回港,他握著麥牧師的手說:『我有一個兒子作宣教士,感到非常光榮!你知道嗎?我每晚為你們禱告,從沒有間斷。』這叫我們多麼喜樂和感恩啊!

問:最困難和最多掙扎的經歷又是甚麼呢?

麥:弟兄姊妹把我們當成自己家裡人,隨時串門子,出入自如,隨意打開冰櫥拿食物招待會友,也隨時加添新鮮可口的食物進去;我好像住在透明的房子,完全沒有私人的空間;他們會給你很多的意見,我記得女兒出生後我坐月子,很多姊妹自動的跟你說要吃甚麼,不要吃甚麼。假如當時我全盤接納,照著去做,沒準整個月都只喝薑水。我當時都只能在晚上「偷吃」,然後想辦法「毀屍滅跡」,因為他們隨時檢查垃圾桶,看我有否『聽話』啊!

另一種壓力是會友看我是萬能的,上台能解答聖經難題,下台能彈琴煮飯。不過話說回來,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出於愛我,使我有機會發揮所長,漸漸也就不介意了,那段開荒的經歷是我最懷念的。愛心是恩典,也是壓力,我學會了。

問:作師母是否需要呼召,像牧師一樣?

麥:我不認為有這個需要,但嫁給傳道人之前對將來要過的生活和挑戰必須有心理的準備。其實我一直很希望神會呼召我做一個傳道人,但是祂卻帶領我成為一位師母。回想當師母這58年,我就像一位傳道人一樣滿足、喜樂。

問:師母有沒有一個標準的樣本,像提摩太前書第三章對監督的要求?

答:提前第三章是對全職傳道/牧師的要求,我認為有三方面是師母可以也需要配合的:

一.「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2節)
表面看來這好像是做丈夫的責任,其實師母很可以幫牧師一把。要知道牧師的工作性質與表現對姊妹們都有吸引力:那些從小沒有父愛的、很想卻得不到兒子愛的、失婚的(包括丈夫不忠或離婚)、寡居的及單身的姊妹等,都有可能對牧師產生傾慕之情。如何提防?第一、牧師師母與會友閒談時,不妨題一些家庭趣事,身邊帶有全家福照片,很自然地給大家看看,讓她們感到牧師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第二、若牧師回信解答姊妹的問題、或寄出謝卡、心意卡等,都有牧師、師母二人簽名,表示同心致意。第三,若牧師必須接載姊妹,師母最好陪同,或找一位弟兄相陪。

二.「樂意接待遠人」(2節)
我們的家常有「不速之客」,有時是牧師臨時帶人回家吃一頓飯。所以家中長備罐頭食物。假如要用罐頭應急,我就起用美麗景緻的餐具,若有時間,當然下廚煮一手好菜,那就用普通的餐具好了。務要讓客人感到我們的誠意與樂意。

三.「不貪財」(3節)
師母若對物質有很多要求,就算不說出來,牧師也會想辦法滿足這些需要。若經濟能力不許可,他就會感到有壓力或內疚,慢慢就釀成貪財了。師母要分清楚:那些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需要」的,相信神一定賜給,「想要」的,在適當的時候,神也會賜下。有一段時候我好想『遊船河』(cruse),我知道這是『想要』而不是『需要』,我把心意告訴神,沒想到我六十歲的時候,女兒與女婿就送了我們「遊船」的大禮物。

問:這些都是師母對自己的要求,非常有建設性。您認為教會應對師母應有要求嗎,好像「買一送一」這種不明文卻很普遍的心態?

麥:教會不應有『買一送一』的要求,這是不公平的;若有這樣的期待,會叫師母無所適從。記得我們初上工場時,教會因我沒有出外工作,每月給我50元師母津貼,我真不知道這50元的工作要求是什麼,我請教一位屬靈長者,他說:『你做牧師期望最佳的會友就對了。』這解除了心中的困惑,從此、我安心盡力配合丈夫的侍奉工作,做一位最佳會友。

問:有些姊妹未做師母之前已蒙召做傳道,做了師母以後反而要把當初的呼召、神學訓練和恩賜都放在一邊。因為一般教會都不會同時請師母做全職傳道,有些師母就只好做一些支援牧師的工作,另一些則要出外工作補貼家用。她們心中難受,是否自己違背了當初的呼召?

麥:若經濟能力可應付家庭需用,師母自願無薪協助牧師工作,那是最理想的,『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這真是教會之福。若經濟上需要師母協助,而教會又不打算聘請師母,那就只好出外找工作了;任職另一間教會,本教會少了師母協助,難以暢順發展;若在福音機構工作,又非師母奉獻初衷,難免心中難過;若在普通行業工作,那更有收回奉獻的內疚了。奉勸師母們抱著能屈能伸的態度,按處境忠心侍奉,為主而活,為主而作,俗務也成聖工!另一方面也奉勸教會領袖,不要懼怕聘請牧師夫婦一同工作,若二人都受了神學訓練,又同心又忠心,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問:麥師母一定聽到不少師母的心聲,可否與我們分享一下?

麥:師母很矛盾,既想自己的丈夫被神使用,又盼望丈夫能多些時間在家。有些師母覺得牧師關心許多人,就是不關心自己;牧師為別人靈性的需要焦急,對師母靈性的狀況卻不聞不問,彷彿師母剛強是理所當然的。

問:那師母該怎麼辦?

麥:我認為應向丈夫坦然相告,不必要死忍,要承認自己不是強人,情緒低落或信心軟弱要告牧師,養成樂意聆聽、彼此扶持、一同禱告的好習慣。

問:師母應如何分擔丈夫牧會的難處,特別牧師受誤會或指控,甚至攻擊?

麥:不要求牧師甚麼都告訴自己,也不要在他遇到別人「欺侮」時「拔刀相助」。讓牧師做他自己吧!有些師母愛夫心切,試圖挺身保護卻會弄巧反拙。有師母在牧師開執事會之前千叮萬囑要如何如何應付,結果牧師在開會前半小時還記住太太的「高招」,之後「本相」就完全畢露,反而「三不像」,使問題更形複雜。為甚麼不讓他做自己,與執事同工們磨合,在其中經歷神的恩典和成長,不是很好嗎?有些師母刻意做「傳聲筒」,把會友對牧師的批評告訴他,還加上許多建議和提示,這樣會愈幫愈忙,放心把他交給神,好好為他禱告支持他,又讓神在他身上成就祂自己的工。無論遇到甚麼事,相信神會管理,也有祂自己的方法來補人的不足。

問:看來師母的「疆界」很難界定,是否因人而異?

麥:師母的角色在不同處境需要調整。第一、獨立開荒,沒有會友,也沒有同工,師母最好全力投入,不要另有工作;二人一體,在家庭探訪、個人談道、發展工作、都能暢順無阻。第二、若牧師帶領一團隊植堂,師母可作團隊中一員,分工合作,建立教會。第三、若牧師牧養成熟的教會,各部門已有負責弟兄姊妹,師母可能只是會友之一,便要與弟兄姊妹一樣,在被委託的崗位上事奉,不可樣樣都管,強自出頭。師母若謙卑盡心事奉,別人得幫助,教會發覺你有恩賜,就會將更大的責任交給你,那時就可以大展拳腳、發揮神所賜的各種恩賜了。

牧師接受牧職之前,要考慮師母能否適合那種處境,否則師母無法調整,對整個事奉會有阻礙,亦會影響夫婦的關係。失去美好的見證。

問:麥師母,您認為師母與女傳道應有怎麼樣的關係?

麥:我真的好想迴避這個問題,因為難度甚高。我可以不回答嗎?

問:就因為難度高,更需要麥師母賜教。

麥:我認為師母與女傳道最好成為『好同工』,但不好成為『密友』。『好同工』是有積極的意見交流、良好的工作配搭;『密友』除了好的工作關係外,還會『交心』,一旦感情有變,兩人的秘密在同一教會內傳講,損害是極大的;若二人『交心』時,把牧師糾纏進去,那更不堪設想了。

回應1:

夏曾麗珍師母

麥師母經騐豐富,見解精闢。我常想,做師母跟做母親一樣, 若能從頭來過,相信會做得更好。以下是幾點的回應:

  1. 麥師母引提摩太前書第三章領袖的典範來闡釋師母要注意的事,非常有用和有見地。
  2. 作師母是否需要呼召,像牧師一樣?麥師母認為沒有這個需要,我同意。一方面,師母「嫁雞隨雞」,既嫁給牧師,自然就當了師母;另一方面,我珍惜這個被尊重和被愛的「銜頭」。牧師要讀幾年書才取得學位,還要在職一段時候才被按立,被稱為「牧師」;我卻是「白白」得到這個「師母」的身份。我不知道有多少姊妹羨慕做醫生太太、律師太太、總統夫人…。我卻很羨慕做牧師夫人。
  3. 會友的壓力。我現在比前幾年更能面對會友的壓力、期望和要求。每當我符合或滿足一些人期望的同時,會有另一群人因此而失望或不滿意。我己明白這些「不滿意」是不能避免的,就坦然接受,壓力感也因此減少了。我嘗試以聖經的標準來衡量那些期望,向前輩請教處理的技巧,盡量配合就是。

麥師母的故事和遭遇大概與很多師母或甚至姊妹「雷同,巧合」。最近,我發現一個有趣的原因,導致師母成為「眾矢之的」。因為師母是女人,盯著他們的多數是女人(少數是男人),希望我這樣說沒有得罪姊妹們。說實話,有時我在教會真像小媳婦小女兒一樣,有一班如母親如家姑一樣為愛我而管得很多的姊妹,其中苦樂,所有做媳婦做女兒的都會明白。我已慢慢懂得應付這些「像一家人」的愛恨交纏的相處。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總有欠缺,但主有恩典。「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這幾年,我常常感受這一點,也感受很深。

回應2:

Lisa Chow(周琪玲)

我個人非常認同麥師母的雋永之言,道出了師母們的心聲。回想過往超過三十年作師母的日子,真是喜樂參半。其中一點我覺得很重要的是,麥師母提到要讓牧師們能夠「做自己」,其實師母們也應該同樣地需要讓她們「做自己」。

每一個會友其實都會對牧師和師母有一定的「期望」,這些「期望」有些是擺明的,有些卻是潛意識裡的,有時也許當事人也不真正瞭解自己潛意識裡對牧師師母的期望是甚麼。

如果每一位會友都把自己各種不同的期望加到牧師和師母(尤其是師母)身上,而師母的存在只爲了「迎合」這些「期望」,這些「期望」就能把師母淹死,儘管這些「期望」是出於好意的。

這時如果師母能清楚認定自己的界限(包括心理的和實際事奉上的)在哪裡,比方說麥師母提到的「只要做到丈夫心目中對自己的期望」,又或者「清楚知道主對自己的呼召」是甚麼,就能給自己留下空間「做自己」,不但能夠減少心理上的壓力,還能發揮自己的恩賜與專長。

我和丈夫曾經在英國牧養同一間教會長達超過十七年,過往做師母的經驗和體會告訴我,其實每一位師母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性格和恩賜,神也選召/興起不同性格的人做師母,正如祂選召/興起不同性格的人做牧師一樣,只要師母們能認定自己的界限並堅持自己的原則,在教會裡謙卑服侍主服侍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久而久之,會友們就不但會認識師母是一位怎樣的人,並且樂意接納她。

另一點我很贊同的是,師母們要學會把自己的丈夫也就是牧師交給主,讓他「做自己」,這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有時當牧師不能滿足某些會友的期望時,這些會友會來「告訴」師母,下意識的想讓師母轉告並改變牧師。無論師母是否贊同這些會友們的意見,若是師母這時企圖用自己的方法/意見影響或左右牧師的決定,都會帶來麻煩,產生危機。

還是把自己的丈夫——主的僕人交給主吧,只要對會友說,「我知道你的好意,也明白你愛護教會的心。讓我們一起來為牧師禱告吧!」讓牧師「做自己」,他是主的僕人,主必定引領他作出合乎主心意的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