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神學屬靈觀與靈命塑造(一) –聖父屬靈觀

文/ 邱清萍牧師
日期 / 202510

靈命塑造是按照神創造的心意和設計,個人的靈、魂、體都得到發展,全人整體一同成長。三一神學如何影響靈命的塑造呢?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靈,不同的位格,卻是同質、同存、同榮的一位神,這是奧祕。基督徒很容易在追求屬靈成長時,只專注其中一位,或專注耶穌基督而忽略了聖父或聖靈,而有宗派強調聖靈的工作,而忽略了聖父的主權及永恆的心意,或沒有追求像基督。 

陳西門 (Simon Chan) 分別從聖父屬靈觀、聖子屬靈觀及聖靈屬靈觀來看三個不同的位格如何影響廿一世紀信徒靈命的成長,最後從三位一體的屬靈觀看信徒的靈命塑造。1 作者參考其觀點的框架,而作更深的思考;本文先從「聖父屬靈觀」來看靈命塑造。   

以創造萬物主宰的聖父為重心來看,確有以下的特點:萬物從神而來,彰顯了神的榮耀(詩八;十九1-6);神對創造之工很滿意,聖經說「神看著是好的」、「都甚好」,肯定了人和萬物在神眼中的價值;神又將管治大地的責任交託人,因此人對自然生態,對社會文化有著不可推諉的責任。

保羅指出:神從一本造出萬族,而且我們各人的生活、動作和存留都在乎神(徒十七26,28)。因此無論甚麼種族、方言、地域及文化背景的人都是神所愛所造的,都應該受尊重和重視,並且平等對待。可是有罪的人,常以自己為中心,因種族、性別、經濟及其他差異而互相排斥;存著極深的偏見,帶來不公的待遇,社群的分裂,甚至衝突與戰爭。

三一神的真理常被誤用。神是沒有性別的,單用男性的「父親」來指神與人的親情關係,就會將神性別化及男性化,把男性(父性)成為神不變的本質,結果把父權文化男性的特色神話化及絕對化,等同是神的特色;男權就是神權,因此女人要順服男人,因男人代表了神。

有些人認為從創造的次序來看,男人是女人的頭;正如聖父是聖子的頭,(子由父而出);子順服父,所以女人也要順服男人。這種論點不但解錯提摩太前書第二章12-13節,2也犯了亞流異端的錯,把聖父與聖子分了等級,把基督看成是小一點的神。3

男人施權轄制女人是始祖犯罪的結果(創三16),不是神最初造男造女的設計和心意(創一26-28); 耶穌基督的救恩把男女在罪中扭曲的關係恢復到原初的樣式,所以保羅說:如今在基督裡不再以經濟、種族和性別分階級,「都在基督裡合而為一」(加三26-28)。

有神學家認為用男性及父親來形容神是神自己的啟示,他們忘記聖經常用人間能明白的類比詞彙 (analogy) 與暗喻 (metaphor) 來解釋神的特性,以說明神與人既非完全相同,也非完全不同。例如耶穌在約翰福音說自己是光、好牧人、羊的門、葡萄樹等,只是比喻,不等同本質。神超越人的語言,不受人間的名字所限制,所有有關神的語言和名字不過是人所能瞭解的符號,指向神的某個特性,並不等同神的本質。

問題不在用「父親」這個詞來解釋神與人的親情,問題是「單」用「父親」這個類比。用類比一個重要的原則是指出神那方面與所類比的相似,那一方面不類似,以致也可應用其他類比來解釋神。

聖經也用了「母親」的類比來介紹神生育和養育人類,如以賽亞書形容神對以色列選民的愛,用了幾個類比:「分娩的婦人」(42:14)、「安撫孩子的母親」(66:13)、「不會忘記吃奶嬰兒的母親」(49:15);耶穌說自己想要招聚以色列人好像母雞聚集小雞(太廿三37)。神與人的親情關係,既像父親,也像母親。   

三一神有三個不同位格,卻是同質、同存、同等、同榮,而且是在完美的愛裡彼此交融。我們必須在詞彙和群體生活都能反映三一神的特性,就是有包括性(inclusive),沒有種族、性別和經濟的階級,不要輕此薄彼,都能平等相待,而且在基督的愛裡彼此建立,彼此成全。 

2011年出版的《今日新國際版聖經譯本》(TNIV ),為了使聖經翻譯既「忠於原文,又適合現代」,在一些字眼上作了一些調整,其中較突出的是使用其中適於全人類,包括男女的字眼,從以男性字為代表的 he, men, son,改為包括男女的字 they, human beings, children 。

事實上,很久以來,神的代名詞在坊間以中文「祂」來表示,而不是男性的「他」,是否表示中國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對神明的稱謂有較成熟的瞭解,神是超越性別的。

聖父的屬靈觀除了以上提及的人類同尊同榮的身份地位問題,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探索,例如在創造裡,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及神託負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管家責任,神救贖的計劃包括新天新地的實現等。這些都是廿一世紀屬靈生命成長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因篇幅所限,只能對其中一方面稍作探討。 

(註)本文取錄自作者新書《我愛,故我在—關係神學的探索》第四章「與三一真神相遇在愛中」。第(二)與(三)篇文章將陸續談「聖子屬靈觀」、「聖靈屬靈觀及三一真神屬靈觀」,請拭目以待。

 

註釋:
1. Simon Chan, Spiritual Theology: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Christian Life (IVP, 1998), 45-55.
2. 邱清萍、劉秀嫻、吳淑儀合著。《還我伊甸的豐榮:從聖經、歷史和社會問題探討婦女的身份與角色》(中國神學研究院,1997/2004),351-369.
3. Catherine Mowry LaCugna, Freeing theology: The Essentials of Theology in Feminist Perspective (HarperCollins, 1993), 94-108.

邱清萍
Cecilia Ya


基督豐榮團契創辦人之一,曾任會長及董事會主席。提供靈命塑造的培訓及靈程導引;有個人網頁ceciyau.org和《培育教會和睦文化》課程,可在網上選讀。也曾在美國中國信徒佈道會事奉四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