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祈禱

文/張琴惠

I. 歷史的典範

在第四、五世紀,世界對基督徒的逼迫停止後,教會隨即世俗化。有一些人為了堅持遵守保羅的教導:「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羅十二2)他們就逃入埃及的沙漠,過與神獨處的生活。他們以這樣的生活抗拒被世界塑造成它的樣式,並以此察驗何為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他們抗拒邪惡,見證基督拯救之大能,成為另類的殉道者 。這些人就是沙漠教父、教母。

亞辛留(Abba Arsenius)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博學之士,本在羅馬皇宮裡,當兩位王子的教師。當他還住在皇宮的時候,他向神禱告:「主啊!指示我救恩之道」,一個聲音對他說:「亞辛留,遠離人群,你便得救」。他靜靜地從羅馬搭船到亞力山大,進入沙漠之後,又向神祈求:「主啊!指示我救恩之道」。他聽見一個聲音說:「亞辛留,要獨處、要靜默、要不住禱告。這是聖潔無罪之生活的本源。」

「獨處」、「靜默」、「不住禱告」將沙漠靈修觀作了一個摘要。對沙漠教父而言,這是逃避被世界塑造成它的樣式的三條路,也是在聖靈裡生活的三條路。

不住禱告是沙漠生活真正的目的。獨處、靜默與不住禱告的呼召是分不開的。獨處不是只單獨一個人,而是與神獨處,靜默不只是不說話,而是聆聽神。不住的禱告是在獨處靜默中實踐的。 沙漠教父一邊工作一邊以一短句不住祈禱,如:「主啊!幫助我。」;「主啊!憐憫我。」;「主啊!救我。」他們的祈禱句句發自心靈深處。

II. 心靈的祈禱之意義

今天基督徒之祈禱常以頭腦的活動居多。我們絞盡腦汁尋找合宜的話語,引用適當的經文,而將祈禱貶至「向神說話」而已。我們常因用腦過度,而不能從祈禱生活中得到靈性的滋養。也有些基督徒視祈禱為畏途,從不願嘗試祈禱。甚至有些傳道人視「祈禱」為眾多工作中之一項,而不能享受祈禱。因此,「與神親密靈交」常被視為高不可及之事。

對此,盧雲有感而發地說,「今天祈禱生活的危機在於,我們的頭腦充滿了有關神的知識,而我們的心卻遠離了祂。真祈禱是發自內心的。」

「真祈禱出自內心」是沙漠教父所堅持的。「心」,根據猶太教及基督教的傳統,代表全人的中心,是身體、理性、情感、意志、道德能力的源頭。它主理我們的生活,決定我們的人格。因此「心」不只是神居住的所在,也是撒但要猛烈攻擊的地方。這個「心」就是祈禱的地方。沙漠教父教導說,進入我們的心就是進入神的國,因為神的國在我們心裡(路十七21)。因此,到神那裡的路是要經過心的。我們這些用腦過度的現代人,對這深奧的亮光不能不留意。

深深紮根於沙漠靈修傳統的俄國靈修作者,Theophan the Recluse說:「祈禱就是將你的頭帶進你的心,侍立在內住你心中的那位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神面前。」 這個祈禱之定義,就是心靈的祈禱之最佳描寫。心靈的祈禱統一我們全人,將我們赤裸裸地、毫無保留地,擺在神那令人敬畏又全然慈愛的同在中。祈禱者侍立在神面前時,他的「頭腦」已進入「心中」,這就是心靈的祈禱之精髓。所以,心靈的祈禱不是思想的鍛鍊,也不是追求好的感覺,其最深之意義乃是將「頭」與「心」在神聖的愛中親密地結合。心靈的祈禱要求我們排除所有的分心、擔心、煩惱,讓神成為我們唯一所思所想的對象。

心靈的祈禱能為今日的基督徒,提供一條量身定做的與神親密之道。它為我們指出一條能入世而又出世之道,讓我們能活在這充滿誘惑的世界中,而又能不被它同化、不被它塑造成它的樣式。此祈禱的確像在我們忙碌的生活中的一條潺潺而流的清溪,讓我們在繁忙與壓力中,仍然能從我們心靈的深處,全人的中心向神呼求,而不受世俗之沾染 。

III. 心靈的祈禱之特徵

當你認識心靈的祈禱之三個特徵時,你就知道這是人人能學習極簡單的靈性操練。

第一、 「短」是心靈祈禱的特色之一,像呼吸一口氣那麼短。有人稱之為breath prayer(一口氣長的禱告)。沙漠教父John Climacus 說:「當你禱告時不要用華麗的字句,因為使天父最無法抗拒的,往往是小孩子那簡單重複的話。不要做冗長的禱告,免得為了尋找話語而失去對神的專注。稅吏口中的一句話就足以贏得神的憐憫,強盜出自信心的一句謙卑的祈求就足以使他得救。祈禱時話太多使心思分散,簡單的字句使心思專注。」

盧雲教導說:「重複默唸一個字能幫助我們帶著我們的『頭腦』進入我們的『心』。 這幫助我們專注,把我們帶向中心,創造內在的寧靜,使我們能聆聽神的聲音。」重複不是要勉強神垂聽我們的禱告,而是要幫助我們專一、不分心,使我們的心寧靜,讓我們能聽見神的聲音。當我們如此祈禱時,那些充塞在我們內在生命中的東西將逐漸被倒出,而騰出一個空間使我們能在此與神同居。 而神的同在必帶給我們安息。

第二、 「不住」是心靈的禱告的另一個特色。遵循保羅「不住的禱告」之勸勉,是沙漠靈修觀的重點。自沙漠教父的時代,一直到十九世紀,用一句簡短的禱文,「不住」的禱告,是一項極被重視的靈修操練。修士們一邊工作一邊禱告,是沙漠生活中常見的一個畫面。

教會歷史中最著名的「不住的禱告」是「耶穌靈禱」(Jesus Prayer) 。這是東正教靈修傳統中的一個要項,這就是在神面前捶胸的稅吏的禱告-「主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十八13)。實踐「耶穌靈禱」的典範人物是十九世紀的俄國農夫,當他在教會聽到「不住的禱告」之教導時,他就渴望要不住禱告。得到一位聖者教導之後,農夫就天天用他的嘴唇重複唸誦這個禱文-「主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無論做什麼事,或走路、或閒談,都在唸誦禱文,禱文已經在心中成為一種背景,甚至連睡覺都在唸誦禱文,到天亮時禱文把他吵醒。這意思是,這時他整個人已被禱文所充滿,禱告從主動變成被動,不再是他向耶穌禱告,而是耶穌在他裡面禱告。到此地步這禱告成為不住的,追求由主動變成被動,不再是人自己在追求,他被神提昇了。整個生命向神呼求,這是極高的境界。

勞倫斯弟兄是一生練習與神同在的人。他說,一個人要完全降服於神,又要不住地與神交談,就會帶來神隨時隨地的同在。神的同在會成為一個不變的背景。無論你在那裡,做什麼事,你都在神的同在中。這是極其美妙的境界,是不住禱告的結果。

第三、「含括一切我們所關心的」(all inclusive) 是心靈的禱告的第三個特色。 當我們把「頭」帶進「心」中,並伺立在神面前時,我們所掛念的事 (mental preoccupation) 全都成為祈禱。這是「心靈的禱告」之能力。

當我們學習把我們的頭腦帶進「心」中時,所有與我們的生命有關連的人也都被帶入神充滿醫治的同在中,而且就在我們全人的中心被神所觸摸。

這是言語無法表達的奧秘。這奧秘是我們的「心」(全人的中心),被神轉化成為祂自己的心,祂的心大到可以抱住全宇宙。透過祈禱我們可以把全人類的痛苦、憂傷、衝突…承載於心中,因為神的心已與我們的心成為一。如此,我們與主同負一軛(太十一28-29)。 這個境界有待我們更深地去學習與體會。

IV.現代的典範

被尊為「文盲者的使徒」的羅北克(Frank C. Laubach),曾在許多基督教及一般雜誌成為主題報導人物。時代雜誌(Time)稱他為「普世識字浪潮的發起人」。新聞週刊(Newsweek)以「宣教界的偉人」稱呼他。而積極思考之父皮爾博士(Norman Vincent Peale)更在展望雜誌(Look)裡表示,羅北克是「世上五大偉人之一」。 羅北克的識字運動讓世界各地未開發的民族,因識字而認識耶穌。他的故事在紐約引起了極大的迴響,於是在1935年成立「普世識字委員會」(World Literacy Committee)。 他於1970年過世,享年84,去世之時,除了南極洲之外,足跡遍及世界各大洲,參與超過300種語言的識字運動。

要使「沉默的億萬人」識字的偉大異象,是出自羅北克深度的祈禱生活。他說,他最能遇見神的時候是一邊工作一邊聆聽,與神的旨意合作。 在此我們隱約看見沙漠教父的身影。傅士德說:「羅北克深邃又多面的祈禱生活把他推上了普世識字運動的舞台。」 羅北克是在忙碌中保持與神不住靈交的現代典範。

羅北克於1914年從協和神學院畢業,同時也取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他帶著妻子到菲律賓宣教。於1929年羅北克往菲律賓的岷答那島(island of Midanao)在篤信伊斯蘭教的莫落族(Moros)當中宣教。這次,他獨自前往,將妻兒留在900哩外的碧瑤(Baguio)。這是他一生中最孤單的時候,他尋求神為他最親密的伴侶。 從他寫給父親的家書(從1930年1月至1932年1月),我們窺見他屬靈經歷之豐富。這些信後來以《現代神秘經驗者的信箋》 (Letters By A Modern Mystic) 出版面世,這本小冊子可能是羅北克留下來的最重要的著作。他以精湛的文筆為父親描寫那些「敞開的窗戶、轉開的門」,如何帶他進入前所未曾經歷的深廣豐富的屬靈生命。

在1929年十二月的一個傍晚,羅北克在住家附近的信號山(Signal Hill)上遇見了神,神藉著他自己的嘴唇對他說話。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的孩子」我的嘴唇說,「你失敗了因為你並不真正愛這些莫落族人。你覺得你比他們優越,因為你是白人。如果你能忘記你自己是美國人,而只想我是多麼地愛他們,他們會回應的。」

我向著落日回答說:「神哪,我不知道你是否用我的嘴唇在對我說話,如果是,祢說的真沒錯。…請把我從我自己趕出去,來佔有我,在我的頭腦裡想祢的思想…」

那一晚的經歷是羅北克生命的轉折點。他說,那晚神扼殺了他的種族歧視,使他成為「色盲」,因而能走入莫落族的群體中,被他們接納信任。他說與這些伊斯蘭教徒生活在一起豐富了他自己的生命。伊斯蘭教相信神的旨意是至高無上的。他認為這正是他自己的基督徒靈性生活所欠缺的,於是他開始學習在他清醒的時候,時時刻刻聆聽內在的聲音。他不住地問,「父啊,此刻你要我說什麼?」或「父啊,此刻你要我做什麼?」他相信,這是耶穌每天做的事。 他又在1930年1月29日的家書中說,「…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不錯,我必須工作,但神一直在身邊與我同工。…我似乎只要做一件事,其他的事自然就緒,或是應該說,神就會照顧好其他的一切。在這一小時我該做的一件事就是,活在與神不住的交談中,並且完完全全地降服於祂的旨意。」 羅北克又在1930年 5月14日寫道:「喔,時刻與神保持接觸,使祂成為我思想的對象,談話的伴侶,這一件事是我生命中最奇妙的經歷。」 他說,「當我以神給我的愛看著這些莫落族人時,他們也會注視我,似乎是要跟著我走一般。我稍微感受到,當年耶穌走在路上時,他那『被神陶醉』及他的靈魂因與神不住靈交而發出的榮光,對人們發出奇妙的吸引力。」(1930年6月15日) 他建議人們要每晚獨自去散步,邊走邊與神交談,並容許神用他們的舌頭回應他們,但要給神多有說話的機會。羅北克常讓神用他自己的舌頭說話,或在舌頭安靜時,讓神向他的內心說話。他說,這麼做簡單得像開關一扇門。神對他說令他驚奇的事,使他的日子過得極美妙,而不再有舊日的壓力與緊張。

羅北克在地上與神不住靈交,操練與神同在,而被神大大使用,造福世上億萬文盲者。他是實踐不住禱告的現代典範人物。

V.學習與見證

1990年代,在我對以上這些屬靈的偉人之教導與經歷一無所知之前,神給我一個機會學習以一句話,在日常活動中不住地禱告。在紐約上州的靈修會中,靈修導師帶領我們先靜默一段時間,然後讓主耶穌來到我們面前,喚著我們的名字問道:「孩子,你要我為你作什麼?」然後在靜默中,讓我們心中最深的渴望湧上來,再以一短句表達那個渴望,之後就用那句話不住地禱告,這稱為Active Prayer,意指在活動中祈禱。禱文要短,如吸一口氣那麼長,最好不要超過九個音節(英文)。因此,這祈禱也稱為Breath Prayer.

當時在導師引導之下,我以信心的眼睛看見復活的主走進那個課室,來到我面前,慈聲對我說: 「路得,我的孩子,妳要我為妳作什麼?」當時我已多年為背痛所困,十分沮喪,服事常力不從心。在靜默中,從心中湧上來的一句話是:「主啊,賜我力量服事祢!」,接著又有一句湧上來: 「主耶穌,醫治我!」 再次安靜之後,「主耶穌,醫治我!」繼續湧出來,於是我認定這是我心靈最深的渴望,有健康才能服事。照著導師的教導,我隨時隨地用「主耶穌,醫治我!」不住地禱告。這個「在活動中的祈禱」(active prayer),就是現代版的心靈的祈禱。

導師教導我們,要在日常的活動中,用這句話不住地禱告。所以,在做家務、走路、開車、運動、等車、等人、在醫院候診室裡-只要在做不需用腦的活動時,我就用這句話禱告。在晨更與晚禱之間有十幾個小時,我們活在忙碌的活動中,在這段時間,我們最容易離開神的同在。重複地以「主耶穌,醫治我!」不住地禱告,使我更能在忙碌中心繫於主。許多時候我會忘記,甚至好幾天忘了禱告,但我不自責,不自我控告,只要想起來就再繼續就是了。

如此,我斷斷續續地用這句active prayer學習不住地在日常活動中禱告有七年之久。在這七年的操練中,神給我的心靈的醫治比身體的醫治更明顯。神的同在之甘甜帶給我安息,使我越能與我的背痛和平共處。近二十年來我用過幾句不同的話,都代表我在不同時期之內心的渴慕。雖然我的禱告是那麼地不完全,距離「不住」還那麼遠,但我開始體會到保羅的話:「不住的禱告……是神在耶穌基督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神是以馬內利的神,祂渴望與祂的兒女同在。艾哈特(Meister Eckhart)說:「神是一直在家的,是你出門散步去了。」 這句active prayer把我一再地帶回神的同在中。

在2001年回台灣之後,神給了我許多機會分享這個簡單的禱告。以下的見證是中台學生,及參加「與神親密之旅」工作坊的弟兄姊妹的見證,我得到他們的許可,在此簡要分享。對這些初學者,神似乎對他門疼愛有加,很快速地為他們採取行動,回應他們的祈禱。

有一位姊妹,她心中最深的渴望就是要被主耶穌陶塑成為祂的樣式。在靜默中湧自她內心的呼求就是「主啊,陶塑我。」她回去後就以「主啊,陶塑我。」不住地禱告,如此操練沒幾天,主就開始調整她管教孩子的態度,不久又糾正她對一位姊妹同工之態度,兩人曾因意見不合關係緊張。當她繼續以「主啊,陶塑我。」不住地禱告時,聖靈就動工。在一主日兩人在台上帶敬拜時,兩人竟相擁而泣,一切誤會在當下煙消雲散,令台下的會眾感動得淚流滿面。這個禱告不只使她不斷地被塑造,也帶來了教會的合一。

聖靈的工作並沒有停在這裡。她繼續操練,有一天丈夫孩子都出門了,她一個人在家打掃,一邊以「主啊,陶塑我。」不住地禱告,當她打掃完畢,洗完澡出來時,喜樂已充滿了她的心。當晚在睡眠中她還夢見以「主啊,陶塑我。」不住地禱告著,早上醒來時,她覺得這個禱告還在持續著。主陶塑的手也一直沒離開過她。

幾年前我的小家的一個姊妹,因子宮肌瘤入院手術,手術後她疼痛異常,她說她生過四個小孩也沒有這麼痛過。在疼痛難耐時,她想起我在小家的分享,於是她以一句話:「主啊,憐憫我。」重複地、不住地禱告。她不知道禱告了多久,只知道自己睡著了,而且睡得很安穩。甦醒時仍然繼續禱告:「主啊!憐憫我!」那一天,她的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心靈也滿得安息。隔天早上,她照例起床、做早餐,把兩個大孩子送出門後,突然想起,怎麼一點不像手術後的病人,完全沒有再出血,精神也很好。於是,她喜樂地去服事,令弟兄姊妹們驚訝不已。

有一位弟兄執教於附近一間大學,他自稱是個焦慮型的人。白天好好地,到了晚上內心就會充滿焦慮,常使他半夜醒過來,就不能再睡,胃也會不舒服,而且東想西想,連連的惡夢好像做不完似地,所以常常睡眠不足,紅著眼睛。自從學了這個靈修操練,他就以「主啊,治療我,卸下我的憂慮」不住地禱告,他操練沒幾天,神就醫治他,明顯改善他的睡眠,甚至有時會睡過頭,險些遲到。

至今他才操練了一個多月,服用了2-3年的抗焦慮的藥,現在只有偶而才吃,基本上是不吃了,焦慮減輕,睡眠也改善了。更感謝主的是,他的人生觀改變了,性情也改變了,變得更有勇氣、敢冒險、敢嘗試新的事物。在服事上也有兩個突破,他本來不敢領會,不敢在公開場合公開禱告,現在這兩個懼怕都克服了。他本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現在他覺得被釋放了。

最近教會的弟兄姊妹,及他的學生都說:「老師,你變得容光煥發了。」而且,更奇妙的是,不只他一個人蒙恩,神的恩典也臨到他的大哥。大哥歸主不久,因認為自己不會禱告,總把禱告的責任推給別人。這位弟兄把講義及相關書籍寄到南部給大哥後,大哥也開始學習禱告了,在清明節掃墓時,他竟帶領全家族祈禱,令他的親人驚喜不已。

東正教以「耶穌靈禱」抗衡世俗的思想。一位選修生以「主啊!醫治我。」抗衡負面思想。當身體軟弱或服事忙碌時,她的心情容易低落,而常被負面思想抓住。這樣不住的禱告幫助她抵擋負面思想,而使她「不會臭著臉」(套用她自己的話)。

一位牧會生說,以「主啊!我需要祢」不住地禱告,使她重新燃起對神起初的愛。她說,藉此祈禱,神把在忙碌壓力中失落的她找回。

今年年初走在學士路上時,一句新的禱告湧了上來,「主啊,保守我。」這是出自渴望不離開主的同在,不要「出門散步去」之心願。於是我就在活動中不住地說:「主啊,保守我。」雖然我忘記的時候還是遠遠多過記得的時候,主仍然賜福、恩待,祂似乎看重我的意願遠勝過我的表現。幾個星期之內,這禱告加深我遵行天父旨意的渴望。

有一次發生了一件令我相當挫折的事,「假我」的反應立即從內心衝出。聖靈也立刻提醒:「神很在乎妳如何處理此事。妳按神的旨意處理,妳的『真我』就興旺,相對地,妳的『假我』就衰微;反之,妳的『真我』衰微,『假我』就興旺。」對此信息,我不敢掉以輕心,警覺到這是我靈程中的一個重要關卡。該如何處理此事才合乎神的旨意呢?我百思不解。

我不向任何人訴苦,也不與任何人商討,我只有回到我的禱告,「主啊,保守我。」有時在公車上,全程就用這一句不住地禱告。在過程中,我隱約感受到,聖靈正在將我心中那些與神心意不符合的意念,與祂的性情不一致的思想,逐一倒出。終於有一天神的恩典沛然而降,以祂的憐憫充滿我的心,讓我能以神的眼光看待此事,主又賜我智慧,將此事處理得討祂喜悅。這禱告讓我經歷了「靠主得勝」(勝過「假我」)的喜悅。幾天後在默想太十一28-29時,主又對我說:「妳這麼做,對妳自己是毫無損失的。妳唯一失去的就是妳的驕傲。」主真幽默有趣,我的心充滿喜樂。我愛上了這祈禱,它幫助我與神保持親密,也藉此時時與祂的旨意對焦。

VI. 你也能操練「不住的禱告」

心靈的祈禱是要去發現而不是創作出來的,它代表你心中最深的渴望。所以,你首先要知道你最深的渴望是什麼。然後,以短如吸一口氣那麼長的句子表達你的渴望,再以此句不住地禱告。這操練不拿取時間,卻佔據了我們全部的時間。然而,這不能不勞而獲的,就像要得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一樣,我們都需付出代價。勞倫斯及羅北克都付出了努力。以下的建議能幫助你發現你心中的渴望,並開始操練不住的禱告。

A. 如何發現你心靈的祈禱:

  1. 在靜默中體會神愛的臨在,靜默等候。
    2. 過了一些時候之後,讓主呼喚你的名字。
    3. 然後讓這個問題浮現出來:「孩子,你要我為你做甚麼?」
    4. 直截了當地回答這個問題。也許一個名詞或一個短語會臨到你的意識中。
    5. 然後,寫出你的一口氣長的禱文。保持在從容不迫地呼吸一口氣之長度內。
    6. 接下來的幾天,(若有必要時)讓神略略調整你的一口氣長的禱文,讓此禱文更貼切地表達你的心聲。
    7. 常常用此禱文去禱告(不是以口念誦,而是出自心靈的祈禱),讓神把此禱文深植你心中。不要太快停止、或改變禱文。
    8. 常常用此禱文去禱告。

B. 禱文建議

以下的禱文代表許多人的心聲,列出供你參考:

「主啊!憑你意行」;「父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開恩憐憫我這個罪人」;「主啊!幫助我」; 「主啊!施恩憐憫我」;「主啊!煉淨我」;「主啊!賜我勇氣」;「父啊!教我溫柔(謙卑)」;「聖靈阿!潔淨我」;「主耶穌啊!我愛你」;「主耶穌啊!引導我」;「主耶穌!幫助我感受你的愛」;「主啊!請說,僕人敬聽」;「聖靈啊!賜我喜樂的靈」;「主啊!醫治我」;「主啊!釋放我」;「主啊!吸引我」。

這些禱文全是為自己的請求,卻不是自我中心的禱告,因所求的都反映神的道,都合乎神的旨意。對上主的稱呼,可選擇對你個人是最自然、親切的稱呼。

C. 進入不住禱告的過程:

學習不住禱告是一個過程。我們不能瞬間就躍入與神永不止息的交通中。

首先,我們由外在的鍛鍊開始。我們學習任何技巧都由此開始。初學英文也是從苦背單字、文法開始;成名的鋼琴家、運動健將也都由苦練基本技巧開始。

所以,剛開始時,你會覺得僵硬、不自然,不要氣餒,繼續操練。一個弟兄看見綠樹就禱告,你也可以在冰箱上貼上小紙條提醒自己,或在洗碗時,或在等付錢時禱告。讓這操練像玩遊戲一樣,輕鬆愉快。

其次,讓這操練移入潛意識中。我們禱告卻不知道自己在禱告。在壓力忙碌中,我們的禱文就湧上來幫助我們。在一個下雨的夜晚,行駛在車輛擁擠的公路上,「主耶穌,醫治我」就湧上來,這句禱告平靜安穩地引導我回家。一旦進入了這階段,你的生命會開始改變,你會比較冷靜、不易受挫折。

第三階段,你的祈禱移入你心中,這就如同沙漠教父所說的,我們把「頭」帶進「心」中。我們的理性與情感更協調,我們的祈禱越來越溫柔、越充滿愛,越自然,越輕省,越喜樂。在日常生活中你越能敏銳於別人的需要,越能體諒周遭人的憂苦患難。有一個操練不住禱告的同學告訴我,在課室裡他常能感受在他旁邊或後邊的同學的苦難或重擔,就為那人禱告。

第四階段,祈禱滲透你的全人。它像氣息與血液在全身流動,這是許多聖徒所經歷的「與神聯合」。

VII. 結語

蓋恩夫人說,所有的靈性操練都是要預備我們進入「與神聯合」之境界。在第五段的「學習與見證」中,我分享了弟兄姊妹的經歷,神以近乎戲劇性的方式應允了一些人的祈禱。無疑地,這對初學者是極大的鼓勵。但我們不要以此為滿足,這個不住禱告的操練要帶我們進入「在地上與神同在」的境界,讓「與神同行共話」成為我們生命的實際。

(本文曾刊登於《中台院訊》,204期,2012年5-6月,頁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