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清萍
日期/ 2022年11月
當教會領袖看重知識的追求多過靈命的成長,重視決志的人數多過門徒的栽培,注重事工的發展多過生命的改變,基督徒在世界的光(影響力)就會愈來愈暗淡。有見及此,過去兩、三年,基督豐榮團契的退修會都注重靈命的操練,透過安靜、默想、反省、心靈的相交,參與者更貼近主耶穌的心腸,在活水泉源喝個痛快,重新調校我們事奉的焦點。
在教會外的情況又怎樣呢? 不只是基督徒看到靈命追求的重要,教會外也出現追求靈命經歷的熱潮。其實無論是否基督徒,每個人都有靈命,而不同的宗教信仰會有不同的靈命追求與操練。Spirituality(屬靈)一詞已不再屬基督徒獨有。
另一方面,靈命追求已經被商業化,出現了靈命超級市場(spiritual supermarket),每個人可以憑自己喜好、價值觀、需要去買喜歡的,想要的,要蒸、煮、炒、烤任君選擇,只要適合自己的口味。對一個很講究個人主義的時代,這是很吃香的,加上很多靈命嚮導出現,靈命市場也很混雜。
基督教的靈修傳統
我們首先要掌握好基督教的靈修傳統,就是經過時間考驗熬出來,且一再被肯定的靈命塑造途徑,這樣才不會迷失,也能引導別人。很多教會靈修傳統都是從丟尼修(Pseudo Dionysius)的成長三個階段演譯出來,分為煉淨(purgation)、光照(illumination)和聯合(union)。
煉淨的階段就是認罪悔改、脫離情慾、倒空自己、遠離世界的纏擾;光照的階段指更深認識神和屬靈的事情,靠著聖靈,進入真理;聯合的階段乃指與神在隱密處的靈交,進入無隔閡的聯合,是靈性最終極的境界。不同的階段又彼此重複和滲透,像螺旋般起落浮沉。
這三階段是神的工作,也是人的配合。神的工作是祂主動向我們啟示,主動道成肉身釘十架,聖靈入住我們內心光照、感動、使我們知罪,助我們明白真理。人的配合就是靈命的操練,若沒有神主動先有以上的工作,我們的操練是沒有效果的;若神工作了,我們不配合,靈命也無法成長。魏樂德 (Dallas Willard)說 :「操練敬虔是做自己能做的,以致自己不能做的能夠發生。」人不能做的就是耶穌的生命透過我們呈現,與神聯合成為可能。
靈命的操練根據丟尼修指出可分兩大類:倒空(apophatic)與充實(cataphatic)。
充實的途徑是默想和順服神的話,神也透過祂所造的萬物幫助我們認識祂和親近祂,例如大自然景物、藝術、音樂、文字等媒介及日常的經驗接觸神。因為神是臨在的(immanent),祂造了人與萬物,又主動與我們溝通啟示,肯定了肉身和物質的途徑是祂使用的渠道。
但神也是超越的(transcendent),奧祕與隱藏的,人無法靠任何媒介更深認識神,只能「倒空」或放下各種的渠道(認知、經驗、任何人能操縱的渠道),一無所有來到祂面前,完全倚靠神的恩典,如游泳者放鬆浮在水面,讓水承載與推進。
「倒空」與「充滿」要平衡,免得走極端。兩者沒有絕對的先後,要看靈程的需要。倒空的操練包括獨處、靜默、禁食、聖潔、隱藏、治死自己;充實的操練包括讀經聽道、祈禱、認罪和順服、閱讀、教會群體敬拜和團契、服侍和宣教等。
基督教與其他宗教靈修傳統
舊約的波斯王古列和亞達薜西王不但接納以色列的神,且願意幫助他們建殿及城牆;新約使徒行傳十章的哥尼流是外邦人(意大利),全家敬畏神;保羅在雅典(徒十七)看見他們敬拜所不認識的神,可見在不同文化民族中都有誠心尋求神的人,他們雖不認識神的特別啟示(聖經與耶穌基督),卻有神的普通啟示(羅一20「明明可知」),如自然界、人的道德良知等。在這些方面與我們是相通的。
基督教的靈修傳統曾受猶太教及希腊哲學的影響。猶太教對獨一真神創造主的敬畏之情、對神話語的權威與遵守、對神進入人類歷史的記錄等,都影響初期教會信徒的靈命操練,如敬拜與敬虔、聽命與順服。
初期教會信徒也深受希腊哲學的影響,特別是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影響。柏拉圖認為物質世界不是永恆的,神是超越物質界的,這世界不是我們永久的家鄉,人有靈魂,卻會因欲望放錯了位置而沉淪,要以理性來駕馭欲望。亞里斯多德強調培養好習慣來代替壞習慣也是靈命操練中的一項重要工夫。以上丟尼修的傳統就很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
然而,基督教靈修進路是以基督為中心(Christo-centric)的。保羅在說:「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林前一22-23)。這也是今天我們面對各種不同宗教的屬靈傳統時的一種分辨。不錯,其他宗教或哲理有神的普通啟示,但基督教更重視耶穌基督這特殊的啟示。
不但如此,我們追求的目標是要效法耶穌——以祂的言行為榜樣,也以祂與父的關係作為我們親近神的樣式,主耶穌的禱告生活、虛己及順服父神、勝過試探等,都成為基督徒靈命操練的楷模。
更重要的是與耶穌的死、復活與升天聯合,帶來生命的轉化。耶穌又名以馬內利——神與人同在,主成為神與人之間的天梯與道路,叫人不但有可能到神那裡,還可以與神聯合。從聖靈內住的得救重生,到「在基督裡」的操練,靈命得到成長。保羅在書信中用「在基督裡」164次,教導我們如何與主同生、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羅六1-11)、同坐在天上(弗二6)及同藏在神裡面(西三1-4),與主聯合。這是信心與順服的操練,也是我們默想禱告及日常生活中的操練。
靈命轉化的目標是「直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四19)。不只是基督徒要這樣追求,基督的身體(教會)也當以此為目標,教會生活是靈命成長很重要的環節。今天很多人的靈命追求是不要信仰、不要神、也不要教會,這不是基督教的靈命追求模式。
參考中國文化的靈修資源
靈命的追求是尋索人與神相遇的神聖經驗,既有神的啟示,也有人的尋索。尋索的過程免不了受所在時代、地區的文化思想影響。上面提過基督教的靈修傳統受猶太教和希腊哲學的影響很深,我們既是中國人,中國文化是否也有豐富的靈修資源可供參考?
中國的老莊道家提供人與神關係(天人合一)的參考,雖然道家的神觀與基督教不一樣;佛家(特別「禪」)提供人與自己(內心的醒悟與智慧)的參考,而孔子儒家則提供人與人關係的參考。靈命塑造包括全人的成長,我們追求與超越又臨在的神建立關係,又從這關係演繹出人與自己、與別人建立關係,這幾方面都可從中國豐富的文化中得到一些有參考價值的資源。
我們兼有中西文化的影響,在靈修方面也有豐富的資源可供參考;然而更重要是持守神的啟示,因為靈修是人與神相遇的經驗,若只一面倒從人的方面來尋索,必有偏頗。神的啟示是超越中西方的,神的特殊啟示包含兩種「道」——聖經(神的話透過思想文字傳遞神對人的心意)和耶穌基督(藉著聖靈進入人的生命經歷裡)。神的話永存(彼前一23-25),這話不是叫人死的字句,乃是叫人活的精意(林後三6)。靈命要成長,理性的認知與心靈的體驗都要並駕齊驅。
作為神的僕人,我們都領受了使命為主得人,為主改變世界,讓我們先被主改變,而且從心靈開始改變。
編者註:本文是作者在2015年「基督豐榮團契」退修會的講章。
邱清萍
Cecilia Ya
基督豐榮團契創辦人之一,曾任會長及董事會主席。提供靈命塑造的培訓及靈程導引;有個人網頁ceciyau.org和《培育教會和睦文化》課程,可在網上選讀。也曾在美國中國信徒佈道會事奉四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