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好信息的婦女──從舊約看姊妹的事奉

文/蔡麗貞

「主發命令,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統兵的君王逃跑了、逃跑了;在家等候的婦女,分受所奪的。」(詩六十八11~12)

記得二十年前我在華神讀第三年時,下我兩屆的那班同學皆是女生,只有一位男生(他遂被封為「班草」)。那年的招生情況把校方嚇壞了,開始考慮以後招生是否要有男生保障名額。但我們的老院長林道亮牧師心胸寬廣,他說姊妹照樣可成就大事,神不輕看姊妹,她們也可以成為天國人才。林院長很喜歡用詩篇第六十八篇11~12節來勉勵姊妹事奉。這兩節經文也成了該班的班訓。

歷史背景

詩篇第六十八篇的歷史背景有點複雜。有人說是大衛慶祝約櫃抬回錫安的讚美詩,也有人說是猶太人記念摩西在西乃山領受律法的詩(8,17~18節),後來演變成五旬節慶祝豐收的節期詩歌。此篇內容大致是回顧以色列早期的歷史,從出埃及(6節)到曠野漂流(7節)乃至征服迦南(14節),一路上神如何為祂的百姓打敗仇敵,贏得勝仗。

至於詩篇第六十八篇11~12節的背景可能是出埃及記第十五章,當神分開紅海,使以色列人在乾地行走,又使海水回流,淹沒法老的追兵時,摩西的姊姊米利暗手拿著鼓,與眾婦女擊鼓跳舞,歌頌耶和華。

不過11~12節更可能的背景是士師記第五章。女先知底波拉與士師巴拉,打敗迦南王耶賓凱旋歸來時所作的詩歌。這是舊約以色列歷史中破天荒的記錄。舊約中的戰爭,婦女只能在後方等候前線戰況,在打勝仗時充當啦啦隊,擊鼓跳舞,迎接凱旋而歸的戰士。這次,底波拉卻擔任軍隊將領。

原來的士師巴拉有點畏縮,他對底波拉說:「你若同我去打仗,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底波拉說:「我必與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著榮耀;因為耶和華要將西西拉交在一個婦人手裡。」士師記第五章7節記載了底波拉之歌:「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直到我底波拉興起,等我興起作以色列的母。」男人臨陣退縮,由女人當家,就如詩篇六十八篇11~12節說的主發命令,傳捷報的婦女成群結隊,敵軍的統兵逃跑了,在家等候的婦女分享戰利品。

舊約婦女多半無法像底波拉一樣與領軍官長衝鋒上陣,她們只能駐守後方守望。但她們與前方戰士一樣同仇敵愾,儆醒禱告;她們照顧後勤,安定軍心,使前方戰士無後顧之憂。因此,她們可以分享勝利的果實,一同領受神的拯救。

舊約的婦女事奉可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是登上聖經名錄的舊約婦女事奉,但她們只能算是稀少的例子;第二部份是未記名的,但卻是更普遍的無名女英雄的事奉。前者是在前線衝鋒陷陣、傳好信息的婦女;後者是在後方看守,在家中等候的婦女。

 三位聖經名人榜的婦女

在舊約的文化背景下,的確未給婦女太多上台演出的機會。猶太人的文化中,女人是沒有什麼地位的,不但家譜未列婦女的名字,連分地、分家產時,女人也沒有份。舊約歷史中,君王、將軍、祭司等重要職位沒有女性參與的空間。

唯一例外是舊約聖經中,以兩位女性名字為書卷命名,那就是《路得記》,《以斯帖記》,而後者在聖經正典形成的過程中,還差點被刪除。而路得的角色,既非祭司,也非先知、拉比,她是一位柔弱的婦女。她所以被登上聖經名人榜,是因她接受婆婆拿俄米的信仰,順服婆婆大膽的安排,爭取自己的幸福歸宿,並且生下大衛的祖先。

在彌賽亞的譜系中,除路得外,還有兩位突出的舊約婦女,即猶大的媳婦他瑪、以及耶利哥妓女喇合。她們都是迦南人,是猶太人不屑的外邦人。她們本來是在神的救恩以外,在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但因她們對神的信心,因著她們爭取成為神選民的勇氣,使她們列入了聖經的信心名人榜,也成為救恩歷史的見證人。

彌賽亞的譜系中包括三位外邦女子,顯明神的救恩是突破種族、性別、職業。在救恩之前,人人平等,不分男女,猶太人或外邦人,這是何等重要而寶貴的福音信息。這三位女性沒有機會用口來傳講福音,卻以生命與幸福作賭注,用行動來傳講福音!

這三位舊約婦女直接參與救恩歷史的演出,可是另外有兩位外邦婦女差點斷送救恩歷史的進行。她們分別是兩位女皇帝:北國的耶洗別與南國的亞他利雅。
幾年前,唐崇榮牧師來台灣講道,那次神學講座的內容是先知以利亞的故事。唐牧師提到以利亞與耶洗別之間的鬥法,他說,女人的聰明就像耶洗別,只表現在細節上;而男人的聰明,則表現在整體的結構性的重大問題上。言外之意好像說,難怪你們女人成不了大事。

我的團契一位姊妹私下立刻反駁說,是的,唐牧師講得一點都沒錯,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傳統只給予女人如此的空間與機會。這位姊妹的博士論文是研究婦女史的,她說,古今中外的歷史,女人如果要在政治上出人頭地,只有兩個可能﹕一種是篡位,像亞他利雅一樣;另一種就是當皇家沒有男子繼位時,傳統就只給女人這樣的機會。

中國歷史上兩位女皇帝──武則天與慈禧,也是極富爭議性的人物,但是武則天在位時治績很好,她禮賢下士、驅逐朝廷小人,她較受爭議的地方是她的私生活。但歷代男性皇帝中哪個不風流?包括聖經中的大衛、所羅門,哪個王不是後宮嬪妃成群?按比例,兩個女皇帝中有一位英明君王,就佔了百分之五十的比例,顯然才能不輸給男性皇帝。

雖然聖經中兩位女性差點斷送救恩歷史的譜系,但也是由另兩位女性來挽回。亞他利雅叛變纂位時,亞哈謝的妹妹(約示巴)與奶媽偷偷地救出皇太子約阿施(王下第十一章)。女人惹出的麻煩,女人自己來解決。夏娃不聽神的吩咐,擅吃禁果,為所有人類招來惡果;馬利亞卻尊主為大,成為救主降生的器皿。

女先知彰顯神的恩賜與權柄

舊約幾位有名的婦女事奉,都是女先知的角色。例如米利暗(出十五20),底波拉、戶勒大(參代下第三十四章),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先知不像君王、祭司等受到制度的保障,先知是由神直接委任,神的話臨到誰,誰就可以扮演神的代言人。因此,只有在先知這個職份上,才會出現平民這樣的低下階層,如阿摩司。因為女先知的恩賜明顯,更顯明是神所設立、所賞賜的事奉機會。她們除了傳講神的話、說預言,也帶領百姓敬拜歌頌神的作為,如米利暗。在文化、政治格局下,女人的事奉空間狹小,但卻無法限制神在婦女身上所彰顯的恩賜與權柄。

復興運動與婦女事業合作

教會歷史中,復興運動常與婦女事奉攜手合作,聖靈工作活躍的教會中,姊妹不再被壓制。傳統教會中,多注重神話語的講台事奉,而受過正統神學訓練的弟兄是當然的領袖。但是在復興運動中,常需要更多突破傳統的多元事奉,例如先知預言、敬拜讚美、鼓勵安慰等等,往往姊妹更能派上用場。再加上姊妹的特質是虛心、親切、感覺敏銳、細心,能平衡、輔助男性陽剛衝動的氣質。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時代,英國蘇格蘭的改教領袖諾克斯(John Knox)對女性擔任要職極為排斥、歧視,而當時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君主皆為女性。諾克斯出版一本嚴峻語抨擊女性擔任公職的書。

日內瓦的加爾文回應得相當精彩,他說:「女人被置於隸屬男人地位,是人類墮落的後果之一,也是自然界起初的適當秩序。然而,偶爾有些婦女滿有恩賜,其個人優秀的本質散發光芒,顯明她們是神所栽培、造就的人才,或許神要藉此譴責男人的無能;或許也是神要以更好的方法來榮耀自己,就如舊約中底波拉和戶勒大的例子。」

舊約無名女英雄

舊約婦女事奉的第二部份是要推薦一些無名的女英雄。今日教會中的姊妹很多是受過高等教育、各行各業的專家;或獨當一面、身負重任的同工。但在舊約時代的婦女沒有這樣的特權與機會。既然舊約歷史中予以女人發揮的空間不多,僅有上述少數是例外,所以我想把重點引到被大家所忽略的小人物身上。

她們連名也沒有被提及,可是她們在所處的環境中,所接觸到的機會裡,盡心竭力地擺上自己,認真扮演神所賦予她們的角色。

敬畏神的收生婆

除了上述提到勇救太子的奶媽外,還有出埃及記的兩位收生婆(參出埃及記第一章17節)。聖經說他們是敬畏神的。她們看重神的原則,過於法老王的吩咐。她們知道在地上君王的背後,還有一位更高的權柄。她們在那個只有王法,沒有人權的時代裡,勇敢地順從了神的權柄,也拯救了以色列人偉大的民族領袖摩西。

西羅非哈的女兒

民數記第二十七章記載西羅非哈的五個女兒,意外地有名字登載在聖經上,因為西羅非哈沒有兒子,所以家譜才會出現女兒的名字。女人在宗族中是沒有地位、沒沒無聞的,但因父親沒有兒子,所以五個女兒同心、勇敢地力爭上游,要求分產業,免得父親的名字從族人中被除掉。

無名、無產業,對希伯來人而言是相當嚴重的,等於在法律上、社會上及宗教上無任何地位。「除名」幾乎等於不得救、不列在救贖百姓的名單中。這五個女兒堅定相信,耶和華是慈愛、伸冤的神,也必替她們伸張正義。她們對神堅定的信心,使她們勇於向法律挑戰。果然,耶和華眷顧她們,為她們開了史無前例的個案處理。

外子常對我說:「任何的幸福都是要付出代價爭取的,它們不會自己掉下來。」的確,歷史中任何不公平規條的修正、或少數弱勢團體的利益,都要憑堅定的毅力去爭取的。西羅非哈的女兒是很好的模範,她們向當代人見證了神的慈愛、公義與祂律法的人性化。福音就是法外開恩的意外禮物。

抓住機會的小女子

另一個更是名不見經傳的弱小女子,也就是服事亞蘭大將軍乃縵太太的小女子(列王紀下第五章2~4節)。她不但是婦女,而且是被擄去作奴隸的俘虜,地位卑微。但她抓住機會,向乃縵宣揚耶和華先知的醫治大能,神使用了這個小女子,帶領了外邦人乃縵信主,這是異文化宣教。在當時兩國時常處於敵對的情況下,此舉更是難能可貴的。

不讓鬚眉的沙龍女兒

尼希米記第三章12節記錄被擄歸回的猶太人,當各行各業的人同心協力重建耶路撒冷城,沙龍的女兒也加入重建城牆的粗重工作,她們這種不讓鬚眉的氣度,精神可嘉。這是蒙救贖重返故居的新猶太人名單中,唯一的女性團體。

當時,耶路撒冷百廢待興、仇敵四伏、環境險惡,願意回來重建家園的人數不多。他們都是信心比較堅定、膽量比較大的人,他們相信神會為他們爭戰。據估計,被擄歸回的人口中,男女的比例約是四比一,懸殊的比例導致後來的猶太男人與外邦女子通婚的現象。先知瑪拉基、文士以斯拉、省長尼希米都嚴厲地處置過這問題。

沙龍的女兒不怕回來的路途遙遠,不畏環境艱辛,她們的信心與勇氣使救恩歷史再向前推進。這已是舊約的尾聲,再過四百年就是彌賽亞降生的時代。所以,也算是舊約最後一批有信心的餘民。

十項全能的才德賢婦

但舊約中最突出、最精彩的無名女性要算是箴言三十一章中「才德的婦人」。她不是任何個人或團體,卻更具普遍性,上帝量給她的宣教工場就在家庭中,幾乎每位姊妹都有機會扮演。

這位賢婦努力工作,忙裡忙外(1、3、19、27節)、事先規劃,條理分明(15節),她未雨綢繆(21、25節),是精明的商人(16、18、24節)、是窮人的朋友(20節)。她仁慈且有智慧(26節)、勤儉卻不苛刻(22節)。總而言之,她是丈夫可靠的夥伴(11~12節)、是丈夫與兒女的喜悅(28~29節)。她相夫教子、持家濟貧,讓丈夫無後顧之憂,可以在城門口與本地長老同坐(23節)。有人說她丈夫應該回家幫忙帶孩子,不要坐在城門口浪費時間。

自從女性意識漸漸高漲後,我團契有些姊妹對箴言第三十一章頗有微詞。她們說,這段經文讀來很刺耳,表面上是丈夫對妻子的讚美,實際上卻是男人用來「要求」女人的標準。

這位賢婦想必是三頭六臂、文武雙全,不但全日無休,且終夜不眠(18節)。希伯來人歌頌這種才德婦女,就如天主教徒崇拜聖母馬利亞的心態一樣。這種理想化身只在天上有,在現實的人間是找不到的。

婦女的苛求?

這種反彈心態是可以理解的。台灣現在有百分之五十四的家庭收入,是靠夫妻共同工作而來。婦女既然已經分擔家計,自然希望先生也能幫忙家務。十項全能的家庭主婦角色,是現代職業婦女所無力扮演的。

其實,箴言第三十一章是希伯來人家庭禮拜所唱的讚美詩。他們通常是安息日前一天晚上,即星期五的晚餐桌上,由先生帶著孩子一起對妻子(母親)吟誦這篇詩歌。既然是讚美詩體,就無需按字面死板地解釋,也就是說,妻子未必是樣樣都如經文所說的那麼完美,好像雅歌稱頌佳偶「全然美麗、毫無瑕疵」一樣(歌四7)。情人眼裡出西施,它只是表達丈夫對妻子的接納與感謝。由於是每週五晚上家庭禮拜,它也成為對丈夫恆常的提醒與省思。

外子認為,箴言第三十一章對男人的壓力其實更大,因為它對丈夫有更高的要求,即使太太沒有達到才德賢婦的標準,沒有如此完美,丈夫仍然要完全接納太太、愛惜妻子,欣賞她並歌頌她。所以箴言第三十一章對男人壓力更大!

我特別要對舊約時代那些默默在家庭中擺上,用神的道教養的喝采,因著她們在家庭獻身,才有歷史中出色的男人。

結論

婚姻是夫妻共同經營的事業,而不是要求妻子自我犧牲或指派妻子獨自支撐的。同樣,教會是弟兄姊妹一起參與合作的事業,姊妹要有成功、出色的事奉,一定要有弟兄的合作幫助。

如果只有女性覺醒,男性仍在壓抑姊妹事奉的機會,姊妹再能幹,最多也只成功一半。至於教會中,究竟弟兄當家或姊妹領導,這要看上帝的安排與所賜的機會。我以為,主權在神手中,時勢造英雄,而上帝是賜機會、賞恩賜給人的主宰。

今天,姊妹事奉的空間、機會、能力,都大大超越了舊約時代。對那些有特殊恩賜的姊妹,我勉勵妳們不要埋沒、壓抑恩賜,認真地完成神交付的使命。恩賜帶來責任,不要像那個惡僕,把銀子包在手巾裡。

對那些較沒有公開舞台或正式職位的姊妹,我更鼓勵她們,隨時預備自己,在小事上忠心,在神所安排的每一個宣教工場上全心擺上。當神賜下舞台時,抓住機會,盡情演出。最後,送所有姊妹一句話,這也是一九九八年台灣最流行的一句話:「認真的女人最美。」

(作者蔡麗貞: 英國亞伯丁大學神學博士、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授。本文是於一九九八年第一屆世界華人姊妹宣教大會上的演講。作者另有專文「從新約看姊妹事奉」、「從十字架福音看姊妹事奉」,收錄於新作《十字架討厭的地方》,華神出版社,200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