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利的服侍──石美玉姊妹 「華人教會的女兒們」系列(九)

文/ 吳述塵

雅各離開別是巴到哈蘭,途中累了,拿起一塊石頭枕著睡覺,夢見一梯子從天垂下,有天使在上面。他聽到神的聲音,得了神的應許。睡醒時,他說:「這地方何等可畏, 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天的門。」於是,他拿起那石,立成柱子,澆上膏油,給那地起名叫伯特利(參創二十八10-19)。伯特利是個地方,也是服侍。

「石」的服侍

上期提及康成姊妹的畢業禮上,有另一位女孩,在登載的相片旁也有這女孩的身影,她就是石美玉,英文名字叫 Mary Stone。與康成相似,不明就裡的還以為她是外國人。

石美玉姊妹的父親是牧師,母親是差會學校校長,故她自小受基督教教育。父親因深受醫療宣教士的見證感動,希望女兒長大後接受醫療教育,作個醫療宣教士。

主垂聽了其父的禱告。1896年,石美玉和康成雙雙在美國密芝根大學醫學院畢業,經過半年實習後,一起接受美以美會婦女國外部(Woman Foreign Missionary Society of the Methodist Church)的差派,成為宣教士,回國服侍。

她們在家鄉九江建診療所,求醫者絡繹不絕,首十個月已近三千人,外出診症也有三百多次。

不久,她們有興建醫院的念頭,但因義和拳亂,石姊妹的父親在暴亂中死亡,計劃一度擱置。她和其他人逃難至日本,數月後,亂事平定才回九江,繼續建院的工作。翌年十二月,但德福醫院成立,她和康成同任院長。三年後,康成姊妹離開,她獨力承擔院務;除了診療工作,也肩負訓練女護士的責任,是中國早期的護士訓練,素材都由她親自翻譯。她也堅持每週帶領查經班,讓護士在接受專業訓練時,還可認識福音,成為宣教的護士。

石姊妹早年的服侍,就如雅各往哈蘭途中,拿起一塊石頭作枕頭,相信那一睌他不僅睡得甘甜、安穩,因他還在夢中看見天使、天門和天殿。

「柱」的服侍

1918 年,石姊妹有機會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修,遂與剛要回美述職的胡遵理教士同行。畢業後,石姊妹留美半年,到處分享中國福音需要。期間,兩人因所屬差會受現代神學主義影響,經考慮後決定離開,靜心等候神的引導。當時,她們連回中國的旅費也沒有著落,後得一些美國教會幫助,籌得旅費,回到上海。

石姊妹和胡遵理教士回到中國後, 展開了伯特利教會(Bethel Mission of China)的服侍,成為了伯特利事工的創辦人。這是「柱」的服侍,因為石塊給豎立成柱,成為一個標記。

她們以低廉的租金在巿郊租了一間無人願入住的凶宅,開辦診療所和佈道所。同年,得主供應,購買了毗鄰一幅十二畝的土地。其後的十數年,她們在那地上建立了小學、中學、神學院、醫院、護士學校和婦產科護理學校;還有孤兒院、印務所、教會和學生以及員工的宿舍等十六幢建築物。在當時,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福音機構。

「油」的服侍

1925年,石姊妹的服侍進入新階段。「全球復興代禱運動」邀請在日本宣教的魏克斯牧師來中國主領夏令會,鑑於「五卅慘案」(註)剛發生,為免引起衝突,令會只開放給西教士參加。會中,聖靈動工,與會者大得激勵。石姊妹帶來的一位中國人,其絕症竟即時得到醫治。於是,令會也讓中國信徒參與,不光更多信徒得到激勵,蒙召獻身的人也不少;石姊妹也受感立志放下醫療服侍,全時間佈道。

由石姊妹帶領信主的汪佩真姊妹曾分享說:「有一天,石美玉醫生來主領崇拜,她講道時句句打入我心坎,深覺非接受救主,不能除罪。」伯特利佈道團團長計志文牧師,剛出來服侍時,就是跟石姊妹學習的。他回憶說:「有一次,她和我一同坐船到太湖對岸傳道,船行約一小時,她建議我利用這個機會向船上的乘客傳福音。我當時沒經驗,膽子又小,遲遲不敢行動,船到碼頭,大家都走光了,大好的機會就失去了。」

石姊妹看到佈道的重要,並躬身實行,主就給她澆上油,叫聖靈工作。1931年,伯特利佈道團成立,隨即展開全國佈道及奮興的服侍。團員有計志文、宋尚節等五人。短短四年間,他們走遍全國一百三十多個城巿,舉辦三千多埸聚會,讓超過五十萬人得聞福音,有五萬多人蒙恩信主。之後,宋尚節離隊,開展其佈道事工。佈道團不久擴展到十隊,將主的油澆灌到更偏遠的地方;甚至在抗戰時期,國內佈道的路雖被堵住,主卻以祂的靈將福音帶到東南亞各地。

對我們來說,伯特利可能只是一個地名,一塊很小的地方,但對石姊妺來說,伯特利的服侍是「石」的服侍,她枕在上面,得著安穩、保護;是「柱」的服侍,被豎立起來,成為柱子,讓遠處的人也能看到;而主的心意是「油」的服侍,因為惟有聖靈的澆灌,服侍才有永恆價值,才被紀念在主的生命冊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伯特利的工作遷到香港和內陸,石姊妹和胡遵理教士退休回美。1954年,八十一歲的她安息主懷,葬在加州的墓園。那平躺在地的石碑上寫著「中華女醫師 石美玉之墓」。

(作者吳述塵是堂會牧師,盼藉早期屬靈人的生命見證,勉勵信徒。)

註釋:

1. 1925年發生「五卅慘案」,引起抵制外國貨的行動和全國示威運動,中國人民的仇外情緒進入新高峰。教會也因此受牽連,聚會被干擾,教堂被霸佔,傳道人被毆打,甚至有信徒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