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中的女性事奉 ——更正教時期

文/ 邱清萍

編者按:三月為「婦女歷史月」,本網頁就教會處理女性議題的歷史作一簡要的介紹。內容取材自《還我伊甸的豐榮》及作者其他文章。

上接中世紀教會

改教運動到底提昇抑或貶低了婦女的地位?宗教改革運動對婦女地位的影響好壞參半。一方面「信徒皆為祭司」的聖經教導為一般信徒打開事奉的門,使人人可按神所賜的恩賜在教會中配搭;另一方面,姊妹的事奉範圍卻比中世紀修道院更狹窄。改教家不錯提高了婚姻和己婚婦女的地位,但亦把婦女的貢獻限制在家庭中。難怪天主教認為宗教改革貶低了婦女地位,而基督教則認為提高了,是角度的問題。

馬丁路德為了糾正天主教對婚姻的消極意識,特別強調家庭的重要,並大事推崇婦女扮演母親和妻子的角色。他曾說:「女人該受尊重,因為她受造是為了在男人的身邊,按誠實敬虔之道養育兒女成人,又要順服男人。」他認為女人除了盡婦道外,一無是處。他在創世記註釋中曾這樣說:「女人與男人不同,在智力與體力上均較遜色。無疑夏娃與亞當一樣承受神聖的形像,包括公義、智慧與永生,但她畢竟只是一個女人。正如太陽比月亮更榮耀,女人就像月亮,在榮耀與尊榮方面不及男人。」後來他在書中又補充說這些都是犯罪的結果,言下之意這不是神創造男女的原意 (T&L,173-4)。

對於女人講道問題,他認為不是永恆真理的問題,但從文化適應性來說,最好是找不到男人講道的時候,女人才可以講,一般情形下女人不應教導。他這樣主張是因應當時文化的情況,卻不表示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很顯然的,當女子多受教育,情況就改變了。路德一生積極鼓吹女子受教育,在他的影響下,德國在1520年就有女子公立學校,比英國先進(175)。

歷史學家對加爾文的看法莫衷一是。大多數人根據他的註釋書認為他持守傳統的看法,就是女人該順服男人。但登茜(Jane Dempsey)則根據他的教義(Institutes)認為:「有關保羅教導女人在教會要安靜的經文,加爾文將它由永恆而神聖的律法角度,轉為人為律法,與基督徒運用自由有關的角度,因此是有彈性的。」她說他很清楚表明人為的習俗可隨時代的變遷有所更改,最重要是能建立教會。她認為加爾文曾與法國一些貴族婦女來往,得她們不少的幫助,所以對婦女的看法比較開放 (175)。

但加爾文也曾低貶女性,在提到主用婦女為祂作復活見証,他解釋是因為弟兄信心太遲鈍,主故意教訓他們,不但要他們接受婦女的教導,也要從牛馬受教。主喜悅用一些軟弱可厭的器皿來展示祂的權能(176)。另一次他表示他喜歡的女性是:「溫柔、聖潔、隨和、節儉和忍耐,並且關心我的健康。」他給已故妻子最高的評價是她一生沒有阻礙他的事奉(Coltman,83)。

蘇格蘭改教家諾克斯(John Knox)非常反對婦女擔任領導,可能因為他對英國瑪麗女皇和蘇格蘭瑪麗女皇極之不滿,當時許多更正教徒在她們手下受了許多的苦。他引用聖經,特別保羅的說話,甚至超過聖經,形容女人是「軟弱、急躁、低能、愚昧、易變、殘酷等」;他默想創世記時說:「女人受造最完美的部份就是可以順服和服侍男人」(T&L,177-178)。

無論改教領袖如何看待姊妹,在他們需要姊妹幫助的時候,總是伸開雙手歡迎。法國南部那瓦國女皇第拔珍妮(Jeanne D’Albert) 和母后瑪迦烈是法國改教運動最得力的支持者。像她母親一樣,她對屬靈的事極其敏銳,又很有學問,曾宣佈加爾文宗為國教,又特別庇護加爾文的跟從者。她母親本是法國公主,當時法攝政后馬低氏威迫利誘勸她放棄復原教均被堅決拒絕,甚至當敵人恐嚇她可能失去后位,她說:「我情願貧窮而不願停止事奉我的神。」她讓改教者在宮室聚會,又撥款支持神學院,另又指派學者用巴士克族人的方言繙譯新約聖經。她毀掉天主教堂內的偶像,並謂:「我不是要創立新的宗教,乃是在殘垣瓦礫中恢復舊有的宗教。」後來亨利登法王寶座五年後頒佈著名的南特諭旨,給更正教徒有宗教自由,成全其母及祖母生前的願望。

許多婦女歡迎改教所帶來信仰的個人化,信徒可以自己查考聖經,修女可以從關閉的修道院裡走出來,享受更多的自由,其中「還俗」結婚的也不少,例如馬丁路德用計幫助十一位修女逃走出來後,又為她們安排婚事,他自己也和其中一位成親,就是波拉凱蒂(Katherine von Bora)。

戴娜他萊(Natalie Davis)總結說改教運動期間,無論在更正教或天主教裡面,婦女的地位仍然以順服男人為主,所不同的是更正教男女「在一起卻不平等」,天主教男女「分開也不平等」。在這兩個主流裡面,婦女的事奉機會微乎其微。但由於有人想從這些固定、靜止、隱藏的框框中跑出來,其間的掙扎無形中促成婦女尋求一種多元化、流動且公開的事奉形態(Liebowitz,137)。

邱清萍
Cecilia Ya


基督豐榮團契創辦人之一,曾任會長及董事會主席。提供靈命塑造的培訓及靈程導引;有個人網頁ceciyau.org和《培育教會和睦文化》課程,可在網上選讀。也曾在美國中國信徒佈道會事奉四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