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柬泰邊境局勢反思締造和平的召命

文 / 范美琪
日期 / 20258

每年的819日是世界人道主義日,旨在紀念那些在災難與危機中持續服事他人的人道工作者;同時提醒我們關注世界上仍處於困境的群體。對我這位在柬埔寨服事的宣教士而言,這一天不僅是記念的時刻,也是一個提醒:讓我再次思考,自己在這片歷經創傷的土地上,可以如何以信心與溫柔,繼續陪伴和服事當地人民。

7月下旬,柬埔寨與泰國邊境局勢由緊張轉為失控,新聞報導已有軍事衝突及人員傷亡。有同工表示,見到戰火下生命的流失與混亂,非常傷心。社交媒體亦流傳大量假資訊,對柬埔寨作出誣蔑與攻擊,令許多同工情緒受影響,整晚緊盯新聞、輾轉難眠,滿心擔憂與不安。我們有同工與學生的家人居住於戰區附近,有些已開始準備撤離,有些仍在觀望,但大家都非常擔心親人朋友的安全。其中一位同工的家人每天仍要前往農場工作,即使能清楚聽見遠處傳來的轟炸聲,仍未撤離。亦有學生的家人正服役軍隊,且將被派往前線。那位孩子對我說,他很害怕爸爸會死,就像他爺爺當年在戰爭中喪生一樣。這些真實的對話,令人心碎。

柬埔寨曾經歷過極大的歷史創傷,紅色高棉時期對整個社會造成的傷害與衝擊至今仍可見影響。我曾在香港遇見一位柬籍華人長者,他簡單分享了家庭在那段時期逃難與分離的經歷。雖然這些故事如今已成過去,但對許多人而言,記憶從未真正放下。今日的年輕一代,雖未親身經歷戰爭,但在貧困與資源不足的環境中長大,也面對不少困難。許多學生來自重組家庭,倫理觀念薄弱、價值觀混亂;暴力、欺騙與絕望在不少人身上已成了生存方式。如今,戰爭的陰影再次臨到,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另一重打擊。早前政府宣布考慮恢復強制兵役制度,如今這項政策或將更快落實。我不能為他們作決定,但我知道自己可以做的,是禱告與陪伴。在這充滿危機的時代,我們的責任不是給出所有答案,而是用生命去見證一條不一樣的道路:一條用饒恕對抗仇恨、以真理勝過謊言、靠著愛化解懼怕的路。

我們無法預測 8月中旬會訊文章刊登時,柬泰邊境的局勢將發展至何種程度。但無論未來如何,我們都渴望邀請你為我們、為這片土地代禱。願主賜我們從上而來的平安與智慧,使我們在動盪中仍能緊緊跟隨祂的腳步,為主作鹽作光,忠於那締造和平的召命。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裡,宣教的條件也可能隨時轉變。我常與教會弟兄姊妹分享:「有得做,就快快去做。」因為我們不知道明天會如何,也不能保證今天擁有的自由會一直存在。我們能做的,是在當下忠心地培育信徒,幫助他們在信仰上扎根,好叫他們在面對挑戰時仍能站立得穩。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中勸勉我們:「首先要為人人祈求、禱告、代求、感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要如此,使我們能夠敬虔端正地過平穩寧靜的生活。」(提前二1–2)這節經文提醒我們,為執政者禱告,不單是一種責任,也是宣教策略的一部分。當一個社會的領袖重視和平與公義,福音就有更多傳開的空間。反之,若環境緊縮,宣教工作也可能受到限制。 

在這世界的許多角落,戰爭與衝突仍然層出不窮。從中東到非洲,從歐洲東部到亞洲邊境,無數家庭因戰火流離失所,生命塗炭,許多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機會。作為基督徒,我們不能對這些苦難視而不見。因為神從不忽略人的痛苦,祂呼召祂的兒女,在這動盪的世界中成為和平的器皿。正如主耶穌說:「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太五9)雖然我們身處不同地方,能力也有限,但可以選擇關心、選擇禱告,也可以選擇在神給我們的崗位上,活出和平與憐憫的見證。或許我們不能改變整個世界,但可以改變自己對世界的回應──以愛代替冷漠、以禱告代替無力、以行動代替旁觀。願我們在這動盪的世代中,仍然忠於那締造和平的召命,為主作鹽作光,直到祂再來。

范美琪
Maggie Fan


基督豐榮團契駐柬埔寨宣教士,建道神學院道學碩士(主修跨越文化研究),現於柬埔寨「豐榮女兒之家」及「豐榮女子中學」從事牧養關懷 (pastoral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