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希望

 

文/ 林瑋玲
日期:2024年1月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十五:13)

新年新希望,這是人們在新一年開始的時候會許下的願望。2023年剛過去,人們對這一年是如何評價的?我們可以從亞洲媒體所調查的年度代表字裏一窺究竟,例如今年台灣選出「缺」字,是因為一度缺「蛋」嚴重;而相鄰的日本選出的則是「稅」字,顯示出禽流感及疫情對物價與經濟通貨穩定的影響。2022年日本選出「戰」字,是因為烏俄戰爭帶來一連串的世界緊張情勢,而同年台灣則選出「漲」字,反映普世在新冠疫情、中美貿易緊張對立、新戰爭不斷爆發之後,始終無法好轉的經濟。在美國境內,人們可以感受到以哈開戰後不斷的反猶聲浪、大選將至國內持續高漲的意識對立,以及隨處可能發生恐怖襲擊等等;一年又一年,人們確實經歷到心中平安的失去,而生活挑戰與困境則日益增加。  

若基於一己期望來許願,因為難以掌握未來願望成就的可能,心情會變得沮喪或虛幻不定。但是,若是立基於神的應許,基督徒的願望就可稱為「盼望」(hope)。這是我們的信仰所具有的極大特色。有一位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布洛霍(Ernst Bloch)這樣說:「凡是有盼望的地方,就有宗教;但有宗教的地方,卻不一定有盼望。」(Where there is hope, there is religion. Where there is religion, there is not always hope)。我們常以爲無神論者既然主張沒有神,就一定反對宗教。其實無神論者也有可能在尋找真正的宗教,在還未遇見神的時候,矛盾地比信仰者更深的期待神。

布洛霍的這句話啟發了寫作《盼望神學》(Das Prinzip Hoffnung)的作者 — 德國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他將這句話改成了:「凡有真實盼望的地方就有基督教信仰,但有基督教信仰的人卻不一定有真實的盼望。」這段話確實值得我們省思,我們的新年新希望植根的基礎是什麼?與未信者的差別又在哪裡?

神的應許是人類盼望的基石,因著神的信實,使仰望祂的人產生深刻的信心,因此也帶來極大的忍耐與等候的力量。聖經中無數信心偉人的例子,說明了基督徒的盼望本質具有「確信」的成分,這種渴念讓人期待能看見心中所望的發生,且深知必將實現。新約聖經裡年老的西面,在去世前得以親眼看見以色列等候了數百年的彌賽亞,便是一個美麗的見證。  

因此,基督徒的盼望也會帶出喜樂與平安。初代教會能在一切的試煉患難中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一8),以致於三百年來以堅信與美德潛移默化了羅馬帝國,讓兇狠殘暴的帝國與異教文化轉變臣服於基督的國度。這是教會歷史給我們的深刻提醒,唯有信仰不流於形式,才可能帶來真實的盼望。

2024年來臨,儘管許多政經專家對未來的預測並不樂觀,但是基督徒從來也不是童騃式的樂觀,我們知道我們等候的是什麼。深願神的靈幫助我們,跳脫世人的框架,植根於神的應許,即使新的一年充滿不確定,仍因使人有盼望的神,叫我們每一天活出充滿喜樂與平安的生活。

林瑋玲


基督豐榮團契顧問
台灣靈糧神學院靈修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