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生之母──丁惟柔姊妹 「華人教會的女兒們」系列(二) 

編者按: 兩百多年的華人教會歷史,無論是參加聚會和事奉,投入本地傳福音或外地宣教,姊妹的身影與光輝有目共睹,她們的生命故事是歷史的一部份,可是卻常被無意地忽略和有意地省略。本刊特設「華人教會的女兒」專欄,收集這些故事,貢獻給下一代,以為楷模,以作鼓勵。

文/ 吳述塵

現時日本約有十四萬多海外留學生,來自中國的佔六成,約八萬多人。近年香港有差會關注到中國留學生的福音需要,遂差派宣教士到日本接觸他們。然而,早在七十年代初的日本,已有一位華人姊妹對中國留學生有負擔;願意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認識福音, 以神的話語建立他們的生命。這位姊妹就是丁惟柔姊妹, 人稱「日本留學生之母」。她在日本服侍中國留學生三十多年, 多達十萬人次曾接受她的款待。

得救蒙恩

丁姊妹生於書香門第,家境富裕,父親常與政府要員交往。她和丈夫丁世祺都是大學畢業,擁高薪厚職。國內解放後,夫婦倆赴日定居,陰差陽錯下開了間大飯店,她還迫於情勢當起飯店經理。那時,她認識一位打扮珠光寶氣的陸太太,叫她印象難忘。怎料一年後,陸太太變得樸實多了,寒暄下才知她不再忙應酬、忙打牌,心中只惦著去教會聚會、探訪,她甚至說:「就算要我去教會清掃茅房,我也覺得快活。」丁姊妹心中奇怪,她認識的基督徒中,從沒遇過像陸太太般,生命有這麼大的改變。她滿腹疑團,剛好當時正與丈夫冷戰,不知如何改善關係,就跟陸太太上教會去。

那天由一位西教士講道,內容耳熟能詳,她沒甚麼感動,但教會的寧靜吸引了她。此後,她按時上教會,也把孩子帶去。一次,趙世光牧師(註1)到日本講道時,她有機會和趙牧師傾談,被趙牧師問道:「丁太太, 你要不要決定信主受浸呀?」她答:「我還想考慮考慮。」趙牧師就給她講了個故事, 她聽後回應:「我沒有異議。」並接受牧師的邀請一起祈禱。說也奇怪,她開口祈禱時,發覺自己好像變「矮」了,她慣常那種泰山崩於前而不懼的氣慨驟然消失, 生平第一次感到軟弱。不久,她就接受浸禮歸主。她信主後的改變,帶來夫婦關係的改善,婆婆愉悅之餘,也跟她去教會。

醒悟得恩

起初,她只是個守主日禮拜的信徒,常以飯館忙碌走不開為由,從不參與教會晚間的祈禱會。她總認為,晚間客人特別多,她身為經理跑開了,出了問題,誰負責?有一晚,飯館來了一對熟客,竟然和服務員起了衝突。他們投訴菜太鹹,服務員不同意,雙方繼而口角。丁姊妹給他們換上新的,又連聲道歉,他們依然怒氣沖沖。最後由飯館結帳,事件才算平息。她安靜向主祈禱,主讓她醒悟過來:她一直以為飯館必須由自己打理才穩妥,可是她在,依然會有問題。這件事正提醒她,要打理好飯館,就要把飯館交給主。

那事以後,她開始準時參加祈禱會、查經聚會,靈命日見成長。飯館交在神手中,真的再沒有發生問題。她從一個獨善其身的信徒,變得主動,有熱忱,也關懷身邊的人。

蒙召施恩

丁姊妹的教會座落在東京的繁盛地帶,且開放接待留日學生,當中多是從台灣和東南亞來的。丁姊妹也受感開放自己的家,讓留學生可以在主日下午相敍。有一次,女兒從美國回家,坐在沙發上讀報,有學生前來搭訕,問她從哪裡來?叫甚麼名字?要不要喝水?

因為來的人愈來愈多,彼此情況不同,丁姊妹按著主的引導,把他們分成三個小組,每組幾個人,由專人帶領查經。一組是未信主,只是剛接觸信仰;一組是剛信主,想在信仰上追求;另一組是已信主,要在生命上成長進深。

丁姊妹不光開放自己的家,還有她的生命;她教導真理,也教真理的實踐;她不僅僅說,還身體力行,是個身教重於言教的人, 人們都可看到她行出說過的話。

丁姊妹有真心,也有愛心。有信主的學生失見證、不合乎聖經教導時,她就用愛心說誠實話,提醒他們。她也是個細心的人,刻意將家裡的地毯換成深色的,無論客人喝甚麼飲料,濺到地毯上時,也無傷大雅,免得客人尷尬擔心。因為她看家裡的擺設,不是給她個人享用的,是要接待弟兄姊妹、接待主的。

許多人能從丁姊妹的服侍看到主的恩典。有一年,她到台灣事奉,順道探望一位朋友謝醫師,只因事忙耽誤了約定的時間,她為此連聲致歉,謝醫師卻說:「你這是說甚麼話?你又不是我的病人,你是我的恩人!」丁姊妹由蒙恩,得恩,到施恩,身旁有許多朋友都曾得她的幫助,稱她作恩人的,大不乏人。然而,丁姊妹心裡清楚知道,是她的恩主帶領她走過服侍的每一步。

二〇〇七年,丁姊妹安息主懷,享年九十三歲(註2)。

(作者吳述塵是堂會牧師,盼藉早期屬靈人的生命見證,勉勵信徒。)

註釋:

1.趙世光牧師是廿世紀著名華人佈道家,香港靈糧堂創辦人。
2.有關丁惟柔姊妹的見證,可參閱《飛鷹:日本留學生之母丁惟柔》,此書由金明瑋著,台灣宇宙光出版社於2003年初出版。

(本文版權屬香港中國信徒佈道會,蒙允轉載自《傳書》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