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

文/ 詹維明

守玉看著牆上的日曆,八月了!這一年怎麼過得這樣快?還有兩個星期,小美就要到東部的大學唸書。十八歲的寶貝女兒要離鄉別井,單人匹馬到陌生的環境升學,她懂得選科,但懂得選朋友嗎?在家裡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凡事有父母的照顧,一下子要自己全部承擔,小美能夠應付嗎?

令守玉精神緊張,睡眠不安,心神彷彿的是:「我捨不得女兒,擔心、焦慮和懼怕充滿我的心!她若交上壞朋友,不按時吃睡,在冰天雪地的城市生活,若生病或遇上意外怎麼辦?噢!巴不得我能夠與她同去,常伴她左右。她只是個小娃娃,怎能獨自面對人生」?

以前幾個好朋友,都因為子女到別的地方升學或工作而惴惴不安,甚至患上憂鬱症。守玉總是對她們發表高見:孩子大了,應該給予自由,讓他們發揮所長。做父母最重要的是肯放手,緊緊地抓住兒女不單不讓他們成長,更會挫掉他們的銳氣,…意見講得多,守玉覺得自己兒女長大高飛的時候,她一定會瀟灑輕鬆的放手,絕對不會有問題!

誰知道!原來頭腦上對處境的認知固然重要,但情感上的反應才是真正的考驗。

從前長篇大論地「教訓」人,覺得他們的擔心和掛念是柔弱的表現,是把子女抓緊的象徵。當時這樣大發偉論,是因為只有頭腦的知識,而沒有實際的體會。如今自己置身其境,才知道:「我與她們一樣,也許牽掛得更厲害呢」!

只是這份忐忑丈夫不能共鳴,總是說:「孩子大了自然要離巢,當然捨不得。當年你離家升學不也是小美的年齡嗎?放心吧,老婆」!

兒子也插咀說:「哈哈,兩年以後就輪到我闖蕩江湖了。媽,你可以輕鬆啦」!

突然間,守玉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孤單可憐的人,誰能明白她的心情呢?

守玉想起智慧的老母親曾經講過的一番話:「書唸得多有很多的知識,可是單有知識不等於能夠面對和應付生活上的實際處境。我們的心發出對處境反應的感情,才是左右我們生命的鑰匙。因此,頭與心必須結合。頭腦的知識幫助我們準備自己,面對改變,知道在過度期會帶來不可預測的情緒反應,到時不會整個人震憾無措。危機的發生往往因為對面前的處境沒有認識,更說不上情感上的回應。過往應付事情的方法不能應用,有些人就精神崩潰了!

這不是說,我們要經歷所有的遭遇才能應付生命。告訴自己,沒有體會過的,不要隨便發高見。要觀察他人如何走過他們的「苦路」,從中領會,品嚐人生。生命是不斷成長和學習的過程,可以用對一個經歷的反應類推到對其他處境的反應。好比「失戀」,經過以後就明白何為損失,何為哀傷,能夠與哀痛傷心的人共鳴同行,一生才不致枉過」。

守玉決定好好的體驗面臨的「苦路」,使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充實,更能有效地伴人同行。

(本文得作者同意取自其作品《好戲在後頭——海闊天空話中年》)

作者簡介:詹維明女士乃生命及靈命成長培育導師。透過課程,靜修及心靈醫治服事神學生與教牧同工。曾獲芝加哥三一神學院碩士,曾任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及加拿大維真神學院客座講師。她是「豐榮團契」十五週年紀念專題講座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