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納爵屬靈辨別–迎向尋求明辨的普世浪潮

文/李碧心
日期/2022年1月27日

若仔細數算每天所作大大小小的決定,數量或許會讓你大吃一驚!簡單如配搭每天食物、購物挑選、安排日常活動、打理家居、照顧親人等,更遑論就學進修、擇偶擇業、置業成家、生兒育女等人生抉擇。難怪瑪格麗特.席爾芙形容「作選擇」已成為人類一項全職活動,是不可或缺、不斷要求的生活技能。(註1 )

認真的基督信徒,更懷著內在渴望,一生走在神的心意中,作合神心意的決定。然而,隨著社會節奏日趨急速、世情倫理複雜多變,如何作明智的抉擇、曉得神的心意、持續實踐及行動,既具挑戰也極為迫切。

1. 辨別神類 (Discernment of Spirits)

近數十年,辨別神類這屬靈傳統及操練再受注視,這當然與六十年代天主教梵二會議(註2)在文獻中重視有關。會議倡議神職人員重視這操練,視為在職要務;加上歐美耶穌會士 (Jesuit)在伊納爵《神操》(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的歷代鑽研基礎上,進深討論及出版學術及大眾化文章與書籍,引起普世信徒或非信徒的興趣,渴慕提升屬靈辨別(Spiritual Discernment) 能力,紛紛投入學習行列。(註3)由是,民間湧現不少教導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作屬靈辨別的講座、書籍,甚至基督教神學院也増訂相關課程。

2. 屬靈辨別 (Spiritual Discernment)

基督宗教傳統的屬靈辨別, 簡單來說,是嘗試了解自己某次或慣性的思想行為,受著何種靈的力量所推動。 靈的力量本質上可以分為三類 :  聖靈、邪靈或人的靈。屬靈的分辨工作並不簡單,因為幾種靈會在同一時間各自發揮影響力。一般而言,通常有一種佔主導地位,當事人能作出分辨,就能選擇隨聖靈而行。(註4)

回看教父時代,已經零星談到辨別神類,他們用「辨別」(Discretio) 來表達保羅和約翰的思想。俄利根(Origen) 更詳細討論人類思想念頭的各種來源,指出一些標記,幫助人辨別由自已、神或邪靈而出的念頭。奧古斯丁在《天主之城》也邀請人選擇住在地上之城 (愛自已),或住在天上之城(愛神而彼此相愛) 。(註5)  顯見教父時代重點看善靈、惡靈在人身上的推動,也提及受個人的本能推動。

3. 「依納爵」屬靈辦別 (Ignatian Spirituality)

直至16 、17世紀出現了耶穌會(Society of Jesus)創辦人依納爵•羅耀拉 (Ignatius of Loyola) ,他透過自身經歷寫成了《神操》(The Spiritual Exercises), 發展出一套屬靈辨別的靈修操練方式。 依納爵認為信徒成長至一個重要階段, 不再只是外在遵守神的律法, 而是內心明白及愛慕這些律法, 從而找到神給自己在世的召命。(註6)為了幫助人辨認出聖靈,他在《神操》313至336號中寫下了一些屬靈辨別的規則 。(註7)加上耶穌會對歷代屬靈辨別研究非常豐富,無怪乎近代信徒或公眾,甚多緩引及參考依納爵的屬靈辦別基礎、原則及應用。

《神操》像一趟開放內心並渴求神的旅程,旨在培養人關注神、開放給神,並回應神。 一切基於兩個前提:i.  上帝是直接與個人溝通的; ii. 人可以理解或辨別神邀請他/她的原因。退修第一週主題為個人救恩史及罪,其餘三週主題為默想基督生平,其降生至復活的事件。在靈修導師指導下,退修者反覆操練不同形式的默想和禱告;體驗內心被聖靈或邪靈、光明與黑暗兩種力量推動及爭持;在靈修導師幫助下,分辨內心經歷聖靈或邪靈推動的狀態,及其引致的影響及行動。一般以30天全退修或 40週在家每天一小時的退修方式進行。

依納爵的屬靈辦別,植根明辨(Discernment) 的基礎及態度,經歷神慰與神枯(Consolation and Desolation) 兩種內心動態,及運用意識省察 (Examination of Consciousness) 等禱告來操練。

4. 明辨 (Discernment)(註8)

明辨的基礎就是相信神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中作出邀請,領導、引導和吸引我們進入豐盛人生。人要培養明辨的心,在於向神的領導和引導持開放態度;有能力反思自己日常生活、個人祈禱習慣、自我認識,及了解自己最深切的願望。因為人最重要的回應,就是反思日常事件,尋求及發現神的同在;並藉神所賜的恩典,遵循祂的方向和引導。

省察重點不在事件本身,乃在於事件在心中所喚起或牽動的情感反應 — 喜悅、悲傷、平安、焦慮……,甚至那些激盪又無法言喻的觸動。整體關注的是個人的思想 (thoughts)、感覺( feelings)、衝動(impulses)、渴望(desires)和其他情感反應(affective responses),將其開放於神光照的祈禱中,來發現神如何領導我們的生活。

聖經例子

  1. 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試探 (路4:1-13) ,衪清楚辨識自己是神的兒子,並且以聖言一一拆穿魔鬼的詭計。
  2. 保羅辨別自己在大馬士革路上的經驗 (使9:1-19),是直接從神來的啟示。他確信自己蒙召為基督使徒,並向外邦人傳揚基督的福音 (羅1:1,5) 。
  3. 保羅寫信給加拉太教會,談到分辨聖靈的作為,可從人放縱情慾的行為或善行中辨認出來 (太5:16-23)。保羅強調信徒受「這兩股力量不停地交戰,使你們不能自由去實現你們善良的意願。」與他寫信給羅馬的人同出一轍(羅 8:5-6)。

5. 神慰與神枯 (Consolation & Desolation)  (註9)

依納爵非常重視人的情緒層面,因為情緒非完全受外界影響,也非用己力來控制,是「一種內心的激情」(states of affectivity, an interior motion),卻在不知不覺中引導人的心靈動向。依納爵把各種情緒綜合為兩種對立的經驗與狀態:神慰及神枯。

神慰指任何傾向神的內心感情、感覺或感觸上的激情,這些激情推動著人接近神。這份激情讓人體驗到愛,當中包括痛悔的熱淚,增進信、望、愛的感觸,引導人懷抱愉悅及平安在主內安歇。(參考依納爵《神操》316號)

神枯恰恰相反,是指任何傾向惡神的感情、感覺或感觸上的激情。不論這激情令人內心擾亂不安而痛苦,或令人靈魂怠懶舒適而安於疑惑不安中,只要它讓人失去信、望、愛,引人遠離神就是神枯。 (參考依納爵《神操》317號)

純粹把神慰與愉悅 (無論生理或心理) 聯上,或把神枯與痛苦聯上是毫無意義的。操練者不能只憑感官或情緒來分辨,重要看情感引領心靈趨向何處。只要這內在激情令人趨向神,就是神慰 — 不管這激情是充滿熱情還是十分平靜,令人感到愉悅還是痛哭流涕。依納爵給神慰的最佳描述是:「人靈因一種內心的激動,而對他/她的造物主燃起炎炎愛火,且感到世事索然無味,除非為了愛它們的造物主之外,覺得它們本身並無可愛之處。」(參考依納爵《神操》316號)

神慰與神枯的特徵  (註10

神慰 神枯
信、望、愛增多 缺乏信、望、愛
感覺與神很近、神同在 感覺離神很遠、被神忘記
愛慕、感激、信任神 懷疑、疏遠、抗拒神
對己、對人、對神坦誠透明

 

對己、對人、對神隱藏、迴避

 

內心平安、寧靜 內心不安、擾亂
心懷偉大的渴望 注重個人私慾、享樂
積極與熱衷 厭煩與冷淡

 

依納爵式屬靈辨别其中一個重要禱告操練為意識省察禱告。在每日至少兩次的操練中,學習分辨內心受聖靈抑或邪靈所推動,辨別神枯、神慰及假神慰,從而熟悉聖靈的推動及神的心意。

6. 意識省察 (Examination of Consciousness)

依納爵式意識省察是一種由神主導的祈禱,通過省察內心動態,辨認神在生命中的作為。這禱告著重培養靈性敏感度,辨識衪如何靠近我們,向我們發出邀請、召喚,盼望我們作回應,衪樂意施恩予我們。

意識省察的五個步驟(註11

  1. 祈求光照 (Prayer for Enlightenment)
  2. 祈求神光照。我需要上帝的啟蒙,才能看見及明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3. 反思感恩 (Reflective Thanksgiving)
  4. 在感恩反思中,我感謝神在此時段所賜的禮物,並作出既具體又明確的感恩。
  5. 實際檢察行動 (Practical Survey of Actions)
  6. 我檢視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及主如何在我身上作工。洞察當天我的行為,辨別神的恩典以微妙方式臨在何處,以及我如何回應衪的愛。若要洞察及感受所發生的事情,我需要安靜內心及帶著情感意識來聆聽。
  7. 悔恨與悲傷 (Contrition and Sorrow)
  8. 我敏銳地意識到自己有能力背離神的愛。我也意識到神永遠不會停止呼喚我,給予我衪的愛和寬恕。我不會陷入內疚,因為我意識到神對我美好的心意,就是我用整個生命來愛衪。神渴望我完全屬於衪,這是每天邁向圓滿之愛的過程。
  9. 盼望解決方案 (Hopeful Resolution for Future)
  10. 我渴求以新視野、敏銳度和巨大盼望面對未來。我越信靠上帝,就越有盼望。如果我的盼望微弱又感到沮喪,我要誠實看待感受,不壓抑它們;祈求神賜恩典,使我能完全地歸向愛我的神。

7. 總結  (註12)

依納爵屬靈辨別,旨在培養人一種直覺,藉此讓我們成為一個能察覺自我思想、情緒及行動根源的人。透過意識省察等禱告操練,洞悉神枯、神慰兩種對立的內心動態及生命狀況,藉此分辨影響著我們的源頭——被聖靈推動還是邪靈驅動,讓人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處境中,分辨出神的心意,作出明智的抉擇。

註:

  1. Margaret Silf《Wise Choices : A Spiritual Guide to making Life’s Decision》Margaret Silf, Blue Bridge 2007, p.3
  2. 1962-65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為天主教會歷史上第21次大公會議。
  3. 《分辨神類》光啟編輯室編,光啟文化事業 2018, pp.15-16
  4. 《靈修神學 – 理論與實踐》廖炳堂著, 建道神學院 2015, pp.434-435 (當中有引述來自歐邁安的《靈修神學》 1980 pp.380-441)
  5. 《分辨神類》光啟編輯室編,光啟文化事業 2018, p.5-6
  6. 《靈修神學 – 理論與實踐》廖炳堂著, 建道神學院 2015, p. 441
  7. 《Draw me into your friendship – The Spiritual Exercises》David L. Fleming, S.J. , the Jesuit Conference, Inc. US, pp. 247-267
  8. 摘錄自《A Brief Description of Ignatian Spirituality》, The Jesuit Retreat Center of Los Altos
  9. The Structure of the Rules for Discernment of Spirits, The Way Supplement 20, Autumn 1973, pp. 28-29   Buckley, Michael J. S.J.   中譯本見《分辨神類》光啟編輯室編,光啟文化事業 2018, pp.115-116
  10. 《聆聽內心的聲音 — 向依納爵學習分辨》馬克•希柏道,光啟文化事業2010, p.78
  11. Consciousness Examen by George Aschenbrenner, SJ https://www.ignatianspirituality.com/ignatian-prayer/the-examen/consciousness-examen/
  12. 《聆聽內心的聲音 — 向依納爵學習分辨》馬克•希柏道,光啟文化事業2010, pp. 22-23

李碧心
Pik Sum Li


歷任香港廣播電台主持、監製及福音機構傳訊主管25年。創辦美國基督徒靈命塑造協會,並出任董事,推動靜修及屬靈操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