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中的女性事奉 ——自由教會運動時期

文/ 邱清萍

編者按:三月為「婦女歷史月」,本網頁就教會處理女性議題的歷史作一簡要的介紹。內容取材自《還我伊甸的豐榮》及作者其他文章。

上接更正教時期

改教運動之後,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宗教信仰和活動自由之呼聲此起彼落,不同教派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蔚為風氣,成為一個「小群」運動,亦稱「自由教會」運動。他們共同的特徵是強調重生的基督徒才可以成為教會會友,並要從國家控制的教會分別出來,所以亦稱「分離派」。

大多數「小群」教會對婦女的事奉抱有較開放的態度,一個原因是婦女在社會的角色愈形重要,另一個原因是這些教會有不少是由姊妹開創,而且會友大部份是姊妹。希實(Dorothy Hazzard)的丈夫是聖公會牧師,她在家中開始了一個「小群」聚會,三年內聚會人數增加到150人,必須另找地方,成立教會。

「分離派」人士通常接納姊妹開荒,但教會一旦成形,有組織架構,她們的事奉範圍便要受限制,有些教會姊妹甚至無權投票。例如在美國成立的公理會,會友原是由英國移民來美的清教徒和分離派人士,教會組織採取會友投票制,但實質上虛有其表,雖然婦女佔大多數,她們卻無份參予教會的決策(T&L,218-220)。

在十七世紀,女人在教會講道是犯法的,一六五七年,一位名莫莉(Dewens Moorey)的英國婦人在朋友家被拘捕,原告是何可教會(Hawk Church)牧師,罪名是觸犯「女人在教會不能說話」的法例,莫莉結果被政府判決遣返教會,當晚被鞭打流血為止(Huber,154) 。許多貴格會姊妹基於信念,情願忍受這些不公的待遇,繼續使用神給她們的恩賜服事教會。

另一位名赫琴森(Anne Hutchinson)的姊妹,是美國第一位為宗教自由奮鬥和犧牲的女性。她在家中舉行婦女會,常常坐無虛席,她自己負責講道,丈夫非常支持她。她的影響力終於招致忌恨,反對者認為婦女在一起討論神學教義的事極容易走入異端,她則認為他們是「律法主義」者,把基督已廢除的律法加諸人身。終於她寡不敵眾,被罰坐牢四個月,後被流放到羅得島,但那些人仍不放過她,繼續越城越市恐嚇她。她們一家不勝其煩,決意搬去更偏遠地方,在印第安人中間居住。不到一年,卻被一群印第安人闖進她家,殺了八個人,包括她自己。她雖死了,後代中不少人對教會和社會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很諷刺的,她死後266年,即一九零四年,在她被逐的教會禮拜堂牆上刻上一塊紀念她的石碑,上面說她是力倡獨立判斷的佼佼者(T&L,220-224)。

英國清教徒

清教徒和聖公會(國教)一樣強烈反對婦女公開事奉,除非在特殊情況下有神特別的呼召,原因是恐怕婦女在講道方面低劣的表現為牧職帶來羞恥。「她們也不適合當神學家,因為深思會損害她們的智能。」(T&L,216-217)文學家米爾頓堪作代表,他說:「男人只為神活,女人則為男人裡面的神而活。」(Coltman,84)清教徒重視婚姻的制度,認為父親的角色好像祭司,男女在屬靈上是平等的,但在權柄上則不平等。妻子和母親的角色很重要,女人若受正規教育則可有良心的自由 (T&L,217)。

英國浸信會

早期浸信會內姊妹講道頗為普遍,史密夫約翰(John Smyth)是浸信會創始人之一,他認為婦女可以擔任執事。倫敦最大的浸信會有一位姊妹艾德偉太太(Mrs. Attaway)逄星期二主領一個聚會,參加人數最高達一千人。但大多數婦女都是在家庭聚會中講道。大致來說,婦女公開的事奉仍為大多數人所不接納,而加以譏諷和制止,在浸信會歷史,婦女最大的貢獻是在開荒建立根基的初期,若沒有她們,恐怕許多教會無法生存(T&L,224-225)。

貴格會(Quaker),又名公誼會(Society of Friends)

此會由佛克斯喬治(George Fox)創於英國(1648),注重個人與神親密的關係,亦即他們所謂「內心之光」(Inner Light), 性別不受限制。佛克斯本人極力主張姊妹可以和弟兄一樣事奉,他引用新舊約經文來說明他的立場,特別是使徒行傳提到約珥先知說,神要用祂的靈澆灌祂的僕人和使女,使他們說預言,禁止神的使女,就是藐視神的預言(T&L,227)。佛克斯為此遭受很多的攻擊。

佛克斯之妻瑪迦烈很有教養與才華,能講能教能寫,也很有組織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禱告人,別人從她身上常見聖靈更新的樣式。他們夫婦為了事奉聚少離多,喬治和貴格會非常鼓勵姊妹發揮她們的恩賜,瑪迦烈常積極地為姊妹的事奉舖路,又成立婦女會,訓練及發揮她們的恩賜,另一方面著書立說,引經據典指出姊妹的事奉合神心意,又陳詞迫切懇求弟兄勿限制神的作為,把神的能力局限在祂一半的子民身上(T&L,179-238)。

邱清萍
Cecilia Ya


基督豐榮團契創辦人之一,曾任會長及董事會主席。提供靈命塑造的培訓及靈程導引;有個人網頁ceciyau.org和《培育教會和睦文化》課程,可在網上選讀。也曾在美國中國信徒佈道會事奉四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