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的神與圓神的夢

文/葉美珠
日期/2017年

呼聲激起內心的召喚

2016年一月一日清早會長從美國東岸打電話給我,問我願不願意回美開始「基督豐榮團契」靈命塑造的事工,我當時回答說不可能。七年前,我由美國回台在神學院教學,好不容易熬過艱辛及孤單的歲月,已有很好的服事平台,我捨不得放下。另一方面,長久以來我也算是團契核心的同工之一,靈命塑造的事工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個負擔,也已計劃回美在靈修學上進修。經過一番掙扎,我回答說神若願意,最早也要2017年的七月。我還答應會長在要來的五天個人退修中為此事尋求神的帶領。

順服神的呼召,信靠神的供應

在退修期間,我看到自己內心有恐懼、顧慮、執著及放不下。雖然服事主將近廿五年,遇到信心的挑戰,我仍然裹足不前。我自問快到退休的年紀,為何還要從零開始一個嶄新的事奉。神藉著神操(Ignatius Spiritual Exercise)及屬靈導師的引導,讓我默想耶穌的生命與事奉。最令我扎心的是路加福音第十章 1-12節耶穌差遣門徒出外服事,不帶任何東西。

當時我其中的一個考量就是經濟的問題。「基督豐榮團契」是信心的機構,一切的需要仰望主的供應。我想到回美後很可能我居住的場所必須「寄人籬下」,沒有自主權及自由的空間等等,心中很不是味道。可是在默想中,主讓我看到我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背後的真正主人是主耶穌,祂是幕後的供應者,是我供應的源頭。我的責任就是將平安帶給神要我服事的人,傳遞「神的國近了」的信息,我再次降服在神面前。

回顧走過的路,看到神一直在塑造我。在美國十五年的牧會工作,我經歷了許多考驗與試煉,原來是神在建立我的生命與事奉的能力(competency); 在台灣的七年的教學讓我有機會整合我的學歷,事奉與人生的經歷,有更堅定的事奉信念(conviction); 主若願意,日後事奉的心態就是在祂裡面的安息(contentment),不再計較別人的肯定,不再需要以成就來証明自己的能力。

我在台灣靈糧神學院教「門訓」和「傳道人個人的成長」,另外也開拓了關懷喪親者的工作,除了在課堂授課外,也成立支持小組,還將材料結集成書,名《伴你走過憂傷路》,看見神在各方面的使用。現在神要我回美事奉,許多的朋友及家人都問我:「你捨得放下在這裡的一切嗎?」這還不是我最關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主肯用我嗎?

主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提醒我,祂是如何使用這些餅和魚?祂是「望著天祝福」,祂不是看手上有限的資源,也不是看左右龐大的需要,乃是向上看神無限的能力和廣大的愛心。我自覺能力和資歷有限,就問主:「你真的要我回美國開始靈命塑造的事工嗎?」這時候,我彷彿聽見有一個聲音說:「孩子,我等了你很久,我多年預備你,就是為這時刻。」當時我的心非常的激動,很想知道:「這真是出於你嗎?你是指靈命塑造的事工嗎?」主說是的,「我要你學習信心的步伐,跟我過紅海與約旦河。貼近我,我會指示你許多的事,是超越你能瞭解的」。那天,在靜山的大堂裡,我哭了好一些時刻,心中充滿了喜樂與感恩,感到被神的恩膏所環繞。下山時,我的心十分的平安與滿足。

團隊的形成

靈命塑造事工需要一個團隊,神不但呼召我,也感動一群有相同負擔的同工。去年七月,六位同工相聚在美國北加州,一同為靈命塑造事工禱告,尋求神進一步的帶領。我們按事工需要分工,有三位(吳淑儀、吳萃芳、潘蒙愛)負責「硬體」如行政、建築物、籌款等,另外三位負責「軟體」如事工策劃與推動,我是其中一位,另外兩位是劉秀嫻和邱清萍。在會中潘蒙愛牧師很有信心地發出認捐的挑戰,我們六個人就有了第一筆的房屋基金。我們也確定了我回美國的時間是2017年的七月。

惜別神學院老師與同學

在過去七年,感謝神學院院長、師母和各位老師的關心與愛護,他們接納我的不完全,讓我有發揮及成長的空間。我很珍惜與他們同工同勞的日子。去年十月初我向院長提出辭職,盼望我的離職,能帶著神學院的祝福,院長說他需要禱告。幾週後,我問院長他禱告的結果是什麼?他說當天晚上回家,神就給了他兩個字:「成全」。我如釋重負,相信這是另一個重要的印證。

葉美珠
Mimi Yeh


在美國羅省基督教會牧會17年,臺北靈糧神學院神學本科及牧靈諮商科擔任專任老師及輔導主任七年。現任基督豐榮團契靈命塑造事工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