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平
日期/2020年10月28日
驚險,但不是電影
夜幕降臨,古老的舊金山唐人街拐角處,匆匆走來一小分隊:一個高大的白人女士,一個矮小的中國姑娘,和三名全副武裝的警察。他們在一座二層樓的公寓前停下,敲門。沒人應,可聽見裡面有慌忙的腳步聲、呵斥聲加女孩的求饒聲。警察大聲喊:不開門就會把門踹開了。門開了,他們衝進去,沒幾件家具的房間裡坐了二十幾個沒表情的男人。
「被拐賣的女孩呢?」 白人女士問。
一個長者安詳地說: 「找被拐賣的女孩?你們走錯門了。」
五個人細細搜查,一無所得。正往外走,街上有人喊:「藏在隔壁的房子裡!」他們迅速來到了隔壁,空的,沒人住,也沒人來過的跡象。搜了一遍,警察隊長說:「沒人,撤吧。」
白人女子不肯罷休,讓三個警察守住門,自己再仔細掃描牆壁和衣櫥。突然,好像有一絲氣息從一面牆壁裡出來,她警覺地指向一個壁櫥,打開厚重的門,一個嚇得上下哆嗦的女孩驚恐地看著她們。
「來吧,孩子。」白人女子安慰地說。他們帶著女孩出來,街上的人開始喝采歡呼。
這不是拍電影,這是100多年前被稱為「唐人街天使」的唐納蒂娜·卡梅倫(Donaldina Cameron)在警察配合下又營救了一個被賣的中國女孩。近40年間,卡梅倫救助了3000多亞裔女孩,其中絕大數是中國人,很多孩子成為她的養女,一起生活,由她撫養、教育。
舊金山唐人街
舊金山唐人街,也稱為華埠或中國城(Chinatown),始於1840年,是華人到美洲的第一站,目前仍是北美最大的華人移民居住地和活動中心,以都板街Grant Avenue和加利福尼亞街California Street交叉處為中心,長約一英哩,寬約1.34英哩[1],最初被稱為「金山」,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發現金礦後,為了與「新金山」區別,而改稱為「舊金山」, 或用英文名San Francisco的前幾個音節音譯為「三藩市」。這裡有難忘的華人移民血淚史,也有無數精彩感人的故事。
卡梅倫就是其中一個傳奇。她終身未婚,卻被稱為母親(Lo Mo),擁有眾多兒女;她手無寸鐵,卻讓黑幫、妓院及奴隸主心驚膽戰。專門營救、保護、教導、撫養被騙被賣的奴婢和遭受性剝削的女人,她魅力和勇氣兼備,憐憫和正義雙飛,是弱者的天使,正義的天使。
為什麼那麼多中國女子被買賣?
19世紀,加州淘金熱潮吸引了很多華人來到美國。
淘金熱過後,大部分勞工留美生活,多是男性,不會英語,沒受過良好教育,只能幹體力活。以無比的勤勞和勇敢,用五年時間(1863-1868)修建了美國最有名的兩條鐵路:貫穿東西的中央太平洋鐵路與聯邦太平洋鐵路,為美國西部的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2]。 同時,華人勞工也活躍在農民中,教會美國人如何更有效地播種以及收穫麥、稻類農作物。但當時加州法案爲保白人利益,規定中國人不能擁有任何田地、農場和礦場。[3]
19世紀70年代,美國內戰剛結束不久,經濟重建,許多南方人在這一時期失業,把矛頭指向華人,認為是中國勞工把工資拉低了,導致他們薪水低廉。政府爲防止大罷工,編發排華聲明。 [4] 隨著金礦枯竭、鐵路竣工和頻繁的暴力排華事件,越來越多的華人放棄原來的住處,搬進舊金山唐人街。
1882年,美國聯邦政府發佈《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規定華人男子不得離開美國;一旦離開,不得重返。並禁止單身華人女子入美,已與身在美國的男子有婚姻關係的例外。這項歧視性法案,一直到1943年中美為抗日結盟才取消。
該法案讓華工生活陷入困局,也導致假結婚盛行,人口販運集團開始進行黃奴貿易(Yellow Slave Trade) ,將中國東南沿海的大批婦女販賣入美。許多貧困家庭因重男輕女,又聽信人口販子的花言巧語,以為美國遍地黃金,輕率地把女兒交給他們,以至這些華人「妹仔」(Mui Tsais)到美後,往往被黑幫以曾替她們支付來美大筆旅費為由,把她們賣給富人家做奴婢,或賣入妓院做性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5]
天使的預備和到來
1869年7月26日,新西蘭,唐納蒂娜·卡梅倫(Donaldina Cameron)來到人間,父親是艾倫, 母親是伊莎貝拉(Allen and Isabella Mackenzie Cameron),有五個姐姐和一個哥哥,三歲時隨父母移居舊金山附近。
唐人街使團之家
從故鄉到異鄉,從山谷到城市,一家人和睦相愛,她在變遷中成長。爸爸雄心勃勃,想把新西蘭的牧業引進加州;媽媽和孩子經常一起唱歌、畫畫,禱告、敬拜。拓荒的時代,挑戰伴著驚喜,困難打磨堅韌。喜樂、勤奮、堅持不懈,使這個基督徒之家大大蒙福。
年幼的卡梅倫並不了解其它移民群體,好友 Evelyn的媽媽,瑪麗·布朗 (Mary P.D. Browne) 是外國使團西方委員會主席(the Occidental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常帶她去基督教長老會傳道院,給她講如何營救那些不幸做了奴婢和遭受性剝削女孩的故事,讓她了解並親眼目睹這個不同的小世界。
看到那麽多獲得救助的亞洲姑娘(多為華人)在一起吃住、看書識字、做針線活,組成一個純女性的小社會,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5歲時,她由布朗女士推薦到這所傳道院使團之家(Mission Home)工作,擔任縫紉教師和院長助理。
報到的第一天,院長就收到一封恐嚇信,警告她們不要管別人的事(中國人的事);警察也報告剛排除了壞人放在她們門口的炸藥。這些沒有嚇退卡梅倫,那些小女孩膽怯呆滯的目光,讓她想好好愛這些孩子,給她們喜樂、公正的生活。
幾個月後,院長因病休假,卡梅倫主持工作。她的青春、熱情、積極和耐心感染著每個孩子,讓麻木無奈或絕望懼怕、失去信任的孩子們,露出了笑容,親近她,信任她。她的智慧和責任感也影響了使團委員會成員。當一年合同到期之際,大家一致邀請她繼續留在使團之家工作。
留還是不留?26歲的她在中國城工作,還能遇見那個可嫁的他嗎?可是,院長身體不好,需要人來照顧、幫助這些小可愛。一年來,她參與營救困境中的孩子們,了解她們每個人的身世,教她們唱歌,讀聖經,禱告……。她愛上了這些孩子。
卡梅倫留了下來,並在 27歲時出任傳道院院長。唐人街使團之家,920 Sacramento Street,那堅固的紅磚樓房,成了她的家。
天使的作為
服事中,卡梅倫看到,那些女孩不僅被沒人性的 「主人」 或妓院欺壓,還經常被法律欺負。有些 「主人」 會卑鄙地請白人律師上庭起訴,作偽證說女孩是小偷,法官會先逮捕女孩,或來使團之家要人。
《中國城的憤怒天使——唐納蒂娜·卡梅倫
的故事》,Mildred Crowley Martin 著
面對華人女孩的悲慘命運,卡梅倫決心改變救助方式,把長老會傳道院改成華人婦女之家,也就是華人婦女庇護所。她據理力爭,或把女孩子藏起來,有時無奈就陪女孩住在監獄裡,常常挺身而出,作孩子們的法定監護人。這意味著無數困難、危險,如綁架的威脅,被追趕和搶劫,被欺騙、盯稍、出賣等等。她沒有屈服,唯擡頭仰望那創造萬物的上帝,她的力量來自高天:「我倚靠神。我要讚美祂的話。我倚靠神,必不懼怕。 血氣之輩能把我怎麼樣呢?」(詩56:4 )
就這樣,卡梅倫以堅定的信念,良好的教養,優雅的談吐,嫉惡如仇的公義, 無私的秉公辦事,不畏強暴的勇敢等贏得人們的信任、尊敬和愛戴,感動了無數人,吸引了很多支持者——寫信報告哪裡有被賣的女孩,自願免費服務的律師,不辭勞苦的醫生,召之即來配合營救行動的警察,在法庭外聲援她的大學生和居民……。
她還親赴中國遊說官方改變和限制買賣婦女和女孩子,遊說美國移民局和法庭,呼籲取締對華人的排擠法案,尋求有效解決黃奴貿易的方法。報紙稱她為「唐人街上的憤怒天使」(the angry angel of Chinatown)。
曾任傳道院行政主任的麥克勞德說:「金美倫被稱作為憤怒的天使,是因為她對華人婦女的遭遇忿忿不平。」
即使在晚年,金美倫仍關心催促使團之家的婦女去華盛頓DC作見證,呼籲眾議院委員會修改移民法,取消對中國人的歧視。
1965年12月,新的移民法案通過,將1943年開始的每年105中國移民,增加到每年兩萬人。
為母之勇
卡梅倫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是金美倫,女孩們卻按著家鄉對母親的稱呼叫她「老母」(Lo Mo媽媽)。
這些被營救出來的女子,大都沒有受過教育,在來美之前被反覆警告不能接近白人,特別是「耶穌婦女」,否則被吃被害,後果自負。她們經過非人的待遇和欺騙,身體被傷害,心靈更被蹂躪和扭曲,缺少信任和自信,需要愛的安撫和醫治。加上長期遠離親人和青春期的感情波動,來到使團之家,不敢放鬆,有時會相互做怪以大欺小,甚至不願守家規紀律和學習文化知識,進而選擇逃跑。卡梅倫懷著極大的耐心和愛心,加上細心和信心,依照聖經的教導,靠著上帝的恩典和憐憫,傾注全心,陪孩子一起成長。
一個叫Tien的女孩,開始時不接納卡梅倫的愛意,總是敵對、頂撞、使性子,直到她喜歡的一個姐姐——老母的幫手因肺結核而死。見老母趴在床上傷心慟哭,她被感動了,體會到了母親的愛,悄悄走過去說 :「別哭,老母,長大後我幫你。」她不僅成為老母的好女兒、好幫手,而且活出了自信、自愛、愛人,從學六年畢業回來後,就加入服事團隊,成為老母一生的助手和陪伴。
一次卡梅倫帶了八個5-12歲的孩子乘渡船從奧克蘭到舊金山,孩子們不停地問媽媽問題,低聲爭吵輪到誰坐在媽媽身邊。同船的旅遊團好奇地看著這位金髮媽媽和黑髮孩子們,其中一位藍眼睛的女士走過來懷疑地問:「這些真是你的孩子嗎?」 卡梅倫毫不猶豫地說:「是的。」
的確,她們都是她的寶貝,她的自豪。為了這些孩子,老母奮不顧身地營救,毫無保留地教導,不惜一切地保護。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
1906年4月18日凌晨,舊金山發生了罕見的大地震。第一震後,全家都被震起來了,沒人哭泣,沒人自己逃竄,大的幫助小的,穿戴整齊,如常唱「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並吃了簡單的早餐。接著是第二次地震,幾位使團委員會成員趕來幫忙,決定將全家轉移到八條街以外的第一長老會教會。
那時,最小的孩子還不到一個月,剛剛救出來不久的產婦媽媽弱不經風。但是沒人抱怨或反對,全家積極收拾可帶的東西和僅有的食物上路了,大大小小60多人,像一支軍隊,老母和年長的孩子在外圍,小的孩子在中間。街上人慌馬亂,她們擔心奴隸主來搶人,每個接近的陌生人都讓她們緊張。
終於走到了,晚上安置孩子們在地下室休息時,老母突然想起,孩子們的文件檔案沒有帶出,趕緊起來向使團之家的磚房趕。這時,城市已實行交通管制,士兵不讓她出來,老母講明原因得以放行。路上聽見有士兵追趕搶劫者的吆喝聲,半條街外就到自己的家了,那紅磚房還矗立著。突然,一個士兵持槍攔住她,不許她接近那棟房,老母陳明原因,繼續前行。士兵見攔不住,就高喊「我有權向任何企圖進入建築物的人開槍。」「那你就開槍吧!」 老母不顧一切,繼續上台階,衝進辦公室,拿到了孩子們的文檔。不遠處是爆炸聲,屋內是物品嘩啦啦的落地聲,士兵在外邊大喊「快出來!」 並在門口一把將她拉出來。
老母帶著孩子們寶貴的檔案回到教會,看到全家都安全無恙,心中充滿了感恩,詩篇46章第一節的話浮上心頭:「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有人提供在舊金山北邊的一個農場給她們居住,第二天,全家又上路了,這次要步行四英哩到碼頭,路上又有無家可歸的中國媽媽和孩童加入這支隊伍,最後達67人。這次地震傷亡慘重,中國城被夷為廢墟,但使團之家順利安全轉移出城。
這次行動真實反映了老母平日的管教水準和果效。每個被救的女孩都被保護在使團之家,平日不能單獨外出,如要外出,必須有人陪同保護。在這個大家庭裡,早晚禱告,日間有英文、聖經課程,教導她們學做各種家務,還唱歌,彈琴,詠詩,帶她們信仰基督。 老母還很尊重、熱愛中國文化,盡自己的力量幫助這些中國孩子學習、承傳中國文化,例如穿傳統的中國服裝,吃中國餐,喝中國茶。
對於學習程度好的孩子,使團之家會供她們繼續求學;年齡大了,幫她們尋找基督徒弟兄作伴侶。每當女兒出嫁,老母都會流淚不捨。這些孩子無論走到哪裡,是回到中國,或嫁到遠方,這裡都還是她們的家、她們的幫助和依靠。
天使之愛
卡梅倫一生未婚,並非因為沒有愛情,其中有兩段深深的愛戀。第一次是與到新澤西普里斯頓長老會神學院學習和服事的Charles Bazata,各自在神的呼召裡奔波,遠距相愛,最終因為不同的呼召和家庭責任,而無法打破地域之差結為同行伴侶。在最後一別的離船上,卡梅倫帶著痛楚問:神啊,你對我的計劃是什麽?對這些女孩的計劃是什麽呢?無論你的計劃如何,我的責任就是簡單地跟隨,繼續服事孩子們。
有種愛比愛情更大,更重。
第二次是與老友Nathaniel Tooker的愛情,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得到各方家人的讚許與祝福,婚期也已設定在卡美倫的生日7月 26日,無奈驚收電報,先去日本的未婚夫突然死亡。愛情如曇花璀璨,卻無以為繼。
卡梅倫說:舊金山的寶藏不是金子,而是這些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福音的種子,神國的祝福。如果看不見世界最大人口群的需要,就看不見未來。
傷痛中,卡梅倫相信神的權能。既然婚姻大門關上了,她也就不再思想,全身心投入使團之家,作孩子們的母親。
卡梅倫不僅關心每一個苦難中的中國女孩,還注意到唐人街上流浪或半流浪的小男孩,為無家可歸的小男孩尋找出路。使團之家就有5個男孩,從嬰兒養到學齡。她說,男孩需要男人的影響,生活中需要父親的角色,所以就積極尋求與在中國城服事的各宗教組織的配合,利用各樣機會遊說宣傳。推了4年後,得到一些華人和白人的幫助。 1923年,浸洗派長老、中國使團主任 Charles Shepherd 先生在伯克利主持建立了中美之家,收留這些男孩,解決了很多中國城的社會問題。
卡梅倫說:舊金山的寶藏不是金子,而是這些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福音的種子,神國的祝福。如果看不見世界最大人口群的需要,就看不見未來。
因為這天使的眼界,她培養了美國第一個華人護士,她的女兒是中國第一位幼稚園老師,還有許多牧者和宣教士。
老母的孩子來了又走了,一批批,一茬茬,可是老母全心全意的愛永不改變,不僅是孩子們的家長和監護,也是成年女子的朋友和老師。她說:我愛,因為神先愛了我。
公義的榜樣
1968年7月26日,這位中國城的天使在舊金山附近的帕洛阿爾托 (Palo Alto) 去世,享年98歲。94歲被採訪時,她如此說:
感謝上帝的恩典。我在中國人中結交了如此親愛、正派的朋友們,我們有很多私下的秘密合作,我所做的不能歸功於我自己。我確實有一個恩賜,就是神傾注在生命中的愛。我從小就被愛,我把它獻給那些需要愛的人。我認識的唐人街在許多方面已不再似昔日邪惡,現在她是令人欽佩、有吸引力和非常浪漫的地方。我對她有一種老三藩的愛。
卡梅倫打破種族偏見,用她一生的力量來幫助和拯救無法發聲、沒有人權的弱小華人族群,成為天使在人間的樣式,在危機四伏、需要公義的美國現今,實在是我們栩栩如生的榜樣。
(作者王建平曾為生活奔波,今作生命探索,用筆耕耘,用心澆灌,以生命影響生命,以有限追求無限。)
註:
- 舊金山唐人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化危為機:1906年舊金山災難與華人社會的變遷 王志永 2018年07月13日09:07 來源:中國僑聯
- 化危為機:1906年舊金山災難與華人社會的變遷
- 舊金山唐人街_百度百科
- 從移民到選民 : 1965 年以來美國華人社會的發展變化,莊國土
- 參考書:《Chinatown Angry Angel—The Story of Donaldina Comeron》 , Mildred Crowley Martin
- 圖: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