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觀福音——整理生命、與主相遇的靜修

文/許陳慧勤
日期/2020年3月31日

前言

默觀福音(Gospel Contemplation) 是依納爵(Ignatius)在耶穌會三十天的「神操」靜修中,默想聖經的方法之一。對依納爵而言,「人類被創造的目的是讚美,尊崇和服事神」。「神操」的目的是塑造信徒的宗教經驗、情感與認知,幫助人加深與上帝的關係,克服自我,整理自己的生命,來回應上帝慈愛的呼召。

整理生命重點是幫助信徒在聖靈的引導下,重新調整無序的內心深層慾望和混亂的生活方式。為此,我們必須先從外在與內心世界去了解自己。不能單單從外在行為來判斷自己,必須同時探索驅動我們行動後面的思想,情感和慾望。

依納爵對人有一個全面的看法:我們的身體、想像力、思想、感官、感受和意志都在尋求神的旨意時發揮作用。默觀福音幫助我們更認識基督,同時也提供了一種進入內心世界的方式,察覺自己如何回應在福音書中的耶穌,以致能與神有真正的相交。

默觀福音是一種全人投入的讀經方式,運用想像力在心中描繪聖經經文,然後將自己置於場景中。有些人可能會擔心這樣的想像,會將自己的意願帶入,而並非基於神的道,將個人的情感凌駕於真理之上。其實相反,當我們將自己放置在故事的場景時,並非用個人的想像力去描繪神,乃是嘗試通過故事的情景來與神相遇。我們就是我們所想像的 (We are what we imagine)!想像使我們更深入了解自己在潛意識中正在發生的內心動態。想像力打開了我們隱藏的一面,並暴露可能從未意識到的深層慾望,思想和感情。默觀福音帶動我們的思想,內心和靈魂與神有個人接觸,使人神相遇超越認知層面,進入心靈相交。

本文將嘗試在在依納爵「神操」的背景下去介紹默觀福音。

依納爵式默觀福音步驟

  1. 預備禱告 (Preparatory Prayer)
  2. 閱讀經文 (Read the Scripture)
  3. 建立場景 (Composition)
  4. 祈求恩典 (Petition)
  5. 默觀禱告,進入場景 (Contemplation)
  6. 與主對話 (Conversation)
  7. 回顧扎記 (Reflective Journaling)

一、預備祈禱 (Preparatory Prayer)

對依納爵而言,祈禱必須是刻意的。他拒絕隨便的禱告方法。他教導在開始祈禱之前應該重新調整自己,專注於神的同在。

「預備祈禱是要向神求恩典,使我所有的意願、行動和操作都是為了尊崇和服事神。」(「神操」第46節)。

二、閱讀經文 (Read the Scripture)

開始先閱讀經文,以對福音故事有初步理解,讓我們自己開始投入。

三、建立場景 (Composition)

建立場景是用想像力描繪故事中的地方,並想像自己身在其中,目的是使自己融於故事的情景,成為其中的一員。建立場景不是建立故事的背景,乃是將自己建立在故事的情景中。兩者之間的區別就是一個旁觀者與劇中人之分,像觀察在船上的耶穌和門徒與跟他們一起上船,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重點不是想像場景,而是想像自己進入情景。

這種想像力需要我們全人投入,思想、感官、情感和意志都必同時參與。它既開啟了我們潛意識的門,透露出我們常常不願觸摸的內在現實,也幫助我們能對劇中人身同感受,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

去年初秋,我在以色列之旅中,熾熱的陽光,干燥的沙漠,以及高溫的地中海氣候,使我感到非常不適。村子裡房屋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的空間,他人閒言閒語的壓力就更突顯。處身那裡,想到耶穌在烈日下頻繁徒步往來加利利地區,為要服事不同的人,我就更體會「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8:20)背後的艱苦。為什麼我的主會選擇在一個氣候不佳、環境不便、物質短缺的小地方出生?答案是我一點都不陌生的,但那天,我的感官卻開啟了我心靈的體會,把祂的愛從我的理念認知轉化成為經歷,也促使我更願意回應祂的邀請,去讚美,尊崇和服事祂。

四、祈求恩典 (Petition)

向神表達內心的渴求。尋求我心所願是依納爵對屬靈操練的重大貢獻之一。我們的祈求會因不同的經文而異,但無論祈求的是什麼,都是建基在對神更大的服務和讚美的目的上。我祈求神揀選我,邀請我進入認同基督的生活方式。

五、默觀禱告,進入場景 (Contemplation)

前面的三個步驟就像鑰匙一樣,打開了內心世界的大門。接下來的步驟就是進入場景並停留在那兒。我們與劇中人見面,傾聽他們的聲音,觀察他們在做什麼。然後,將自己置於故事中,參與在其中,並與劇中人互動傾談。這樣的對談往往幫助我們對神對己有新的體會。

例如,有一次在我默觀客西馬尼園裡的耶穌時,感到自己不願意進入現場,寧願呆在遠處看著耶穌,卻無法進入園中。在掙扎中我彷彿聽到內心對耶穌說:「祢為什麼要用那麼痛苦的方法呢?祢不是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嗎?為什麼要去接受這些不感恩的人的羞辱呢?為什麼不彰顯祢的大能?為什麼……?為什麼……?」然後,聖靈向我顯示了我對脆弱的恐懼,過去生命負面的經歷,特別是被人不公平的对待叫我拒絕脆弱,内心呐喊着要成為強者,要掌控……。我被自己內裡想要掌控的渴望捆鎖,猶豫著不願意面對面看似脆弱的耶穌。

這次的默觀幫助我體會到自己掌控的慾望,如何攔阻著我去進入耶穌的感受,無法體會祂對我愛之深 – 在極度痛苦中,祂仍選擇為我的罪而犧牲。進入場景使我對神愛的認識從理念進入內心。

雖然是運用想像力進入情景,我們必須牢記,實際上是神透過想像力引導我們到祂希望我們去的地方,我們停留在祂帶領我們所到之處,讓祂向我們展示了祂所看到的,以及祂想在那個特定時間通過這段經文要與我們談的具體問題。神是建立場景的主導者,為要吸引我們讚美、尊崇和服事祂。

六、與主對話 (Conversation)

最後,我向神表達了在默觀時心中浮現的一切思想與感受,引起的回憶和希望,包括負面的情緒和疑問。我把這些坦誠地向主傾訴,同時聆聽祂的回應。

七、回顧扎記 (Reflection Journaling)

默觀後,再用些時間回顧我們的禱告經歷,察看過程中的內心感受,特別留意感受神的同在或靈裡枯乾的時刻,辨別神在其中的引導。再寫在我們的靈修扎記上。

結構的目的是釋放

依納爵默觀福音的教導非常有條理,一方面他教導我們自由地運用想像力進入情景,另一方面每一個步驟卻是在整體的結構下進行,有時會給人被規範甚至僵化的感覺。但結構的目的是在指導那些希望祈禱但不知道如何實踐的人,同時也啟發對基督的認識只停留在理性層面的人。

結構的目的是釋放,而不是束縛。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指引,我們可以通過它自由地找到適合自己的祈禱方式。要使用步驟,而不是讓步驟限制我們。

總結

默觀福音看似是以個人為主導的讀經方式,實際上是放下防線,開放自己,讓我們的身、心、靈都投入經文中。在過程中,聖靈輕輕地引導我們的想像力,邀請我們親身進入並體驗福音故事,與復活的主面對面相遇,真實、敞開地對話。讓神吸引我們去讚美,尊崇和服事祂。

 

許陳慧勤
Grace Hui


曾任基督徒靈命塑造協會的董事會主席、榮光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國際家庭更新協會董事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