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懷是福音的果子

文 / 邱清萍
日期 / 2025年5月

靈命塑造很重要的一部份是培養社群意識及對社群作出貢獻,天國沒有「一子政策」這回事。享受福音好處的人就會想告訴親友,愛神的人就會想愛人。

耶穌完成救恩,叫人知罪悔改,得著饒恕與新生命;經歷重生的基督徒就要帶著新命令與大使命進入世界,一方面傳福音,一方面活出基督捨己的愛。主曾在「綿羊山羊的比喻」(太廿五31-46)中指出我們餵飽飢餓者、照顧窮人及寄居的,關心坐牢或受綑綁的人,就是愛祂。祂不喜悅我們像浪子故事裡自鳴清高的長兄,只會指責罪人,而不關切他們的救恩;祂也不要我們像撒瑪利亞人故事中的祭司和利未人,對路邊的受傷者毫無惻隱之心。

耶穌的為人與教導從不將「傳福音」與「社會關懷/公義」分割,兩者是息息相關的。路加記載耶穌出來傳道之初,在家鄉會堂裡明示自己就是彌賽亞,祂來是要展開並宣告彌賽亞國度的開始(路四16-21)。祂要傳福音給貧窮人;要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耶穌的使命是全人的拯救,由人的心靈到身體,由個人到社會關係。這是一個「既濟未濟」(already but not yet)的過程,在主第一次降臨地上已開始,要到祂第二次再來才完全實現。在這過程中,主呼召每一位基督徒活出這天國福音的實際來。

洛桑會議為了探討「傳福音」與「社關」的關係,在1982年特別舉行研討會,並以文字發表研討的結論,其中列出三方面的關係:第一,社關是傳福音的果子,愛心是信心的果子,就是保羅所說「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加五6)有基督生命的人對世人的需要應有愛心的回應。第二,社關是福音工作的橋樑,能破除未信主者的偏見與疑慮,進而打開福音的門。第三,兩者同工同伴,最終目的帶領人認識基督。這種雙軌的事奉正是歷來許多宣教士所留下的美好腳蹤。

然而,這不只是宣教工場該有的整全目標,也是基督徒與教會在本土本鄉應同時發揮的功能,傳福音與社關像鳥的雙翼,剪刀的雙邊,同時發動才能向世界傳遞神的全部心意。當然,這不是說每個基督徒都要同時參予這兩方面的事工,因為每個人的呼召、恩賜與資源都不一樣,也需要專注一固定範疇,但至少我們看到整全的目標,能互相配合,彼此成全,而不是相互批評,或彼此抵銷。

本文出自邱清萍著作《盡在愛中》,蒙准許轉載。

邱清萍
Cecilia Ya


基督豐榮團契創辦人之一,曾任會長及董事會主席。提供靈命塑造的培訓及靈程導引;有個人網頁ceciyau.org和《培育教會和睦文化》課程,可在網上選讀。也曾在美國中國信徒佈道會事奉四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