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一個促進成長的恩典之家

文/ 蔣吳蘊蘭

臨時造訪

幾個星期前的一個星期五下午,電話鈴響了。「嗨,媽媽。你在幹什麼?」

「剛下班回家,正在準備晚餐。你呢?」

「我剛送完一個朋友去機場,可以過來吃飯嗎?」

我趕快看一下時間,已經是5點45分了。「當然可以。但爸爸和我七點半要去教會預備晚上的團契。880高速公路的交通怎樣?小心開車啊!」其實,我本來很累,只想簡單吃一頓,先睡一覺才去教會。

想不到,受到兒子臨時造訪的鼓舞,我竟然在45分鐘內就做好了晚飯。看到擺在桌上的四菜一湯,丈夫向我擠擠眼說:「容我向大廚師致敬。」

我微笑著回應:「不用客氣。」卻不由自主地想到新婚時的日子。當初我決心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妻子,那年夏天,每天為丈夫準備早、午、晚餐。幾週後的一個晚上,鼓起勇氣問:「喜歡我做的菜嗎?」

他的靜默讓我吃驚。等了好半晌他終於開口:「好……吃。但可否多換些口味?」

我的心一沉,告訴自己:「飯做不好,何苦呢?」

也許我的反應有點過於偏激,但讓我解釋一下。

很多時候,內心所存的東西會影響我們對事情的反應,精力也會像浪潮一樣起落。正如上面兩個例子,與家人同享美餐的樂趣激勵我下廚,但自覺沒用的痛苦讓我避免烹飪。大多數人,尤其是兒童,都需要話語、眼神和微笑來鼓勵我們作那些我們不太享受,或來之不易,或需要操練的事情。

使人關係疏遠的習慣

在《不快樂的青少年:家長和教師如何打進他們內心的妙法》一書中,作家威廉、格拉瑟博士列舉七個使人關係疏遠的習慣,就是批評、指責、抱怨、嘮叨、威脅、懲罰和酬報。這樣的習慣,目的是要控制他人。

然而,除非對方為了生存、愛、歸屬、權力、自由和樂趣而自動自發,這種外加的控制很難真正達成任務。孩子小時候可能會害怕嚴厲的懲罰,但當他們長高長大、日漸強壯時,外加的控制只能導致權力之爭,刺激孩子說:「你不能逼我作什麼!」從而破壞我們極深切渴望的親密關係。

格拉瑟博士建議把這些致命的習慣改成七個使人關係親密的習慣,就是關心、信任、傾聽、支持、談判、結交和鼓勵。回想自己的成長歲月,你是否渴望從父母身上得到這類的話語和行動?

抑鬱症的核心

許多精神健康問題基本上是人與自我、他人或上帝關係破裂的症狀。當我們覺得缺少某些東西(例如被罵而沒有肯定),通常試圖找辦法快速解決問題和擺脫痛苦。我們利用食物、朋友、遊戲、上網、藥物、酒精、色情、賭博,甚至工作來提升情緒,讓自己感覺好些。

不幸的是,這些東西很容易劫持我們的生活,成為一個更大的問題。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變得無助和絕望,這就是抑鬱症的核心!

《指路牌》雜誌創始人之一皮爾博士寫道:「我們面臨的任何事實,遠遠不及我們對這事的態度來的重要,因為態度決定我們的成功或失敗…改變思想,就可以改變世界。」

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和外面的世界。但事情發生時,總可以改變自己的反應。我意識到職業成功是不夠的,就轉身向上帝求救,而祂就改變了我的生活,進而影響了家人。

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意識和管理

「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等內在的技能,是每個人都可以發展的。為人父母﹐固然要教導孩子去思考和感受,並根據聖經的原則作出明智的選擇,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榜樣。

言教不如身教,榜樣是大有功效的,所以我們要活出所傳講的。既然孩子早已知道我們不完美,有時候,只需要向他們展示我們如何悔改並尋求寬恕。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個性上彰顯出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書5:22-23),這樣,孩子遲早會學到功課的。

我們不能把孩子從世界上的敗壞隔離出來,不過我們可以通過愛、鼓勵、支持和良好的榜樣來影響他們。

你是否被某些問題困擾,以至不再享受或愛你的孩子或青少年?停下來,想一想。他們是否以調皮搗蛋、行為不檢的方式來得到你的關注、或在進行權力鬥爭、甚或在向你報復?打孩子抑制不了他在學校與人打架,大喊大叫只會傷害你的家人。聖經說﹕「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馬太15:11)

諺語說:「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個行動。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我們用含蓄或明確的期望塑造孩子們的未來,但當這些期望得不到滿足時,我們或在憤怒中指責和攻擊,或在傷害失望中撤退,或隱藏實在的感覺,結果都是把自己孤立起來,建立鴻溝。

期望與家庭互動

你的期望現實嗎?你有沒有意識到並按照孩子的天賦和學習風格來造就他們?

不要誤會,我們當然可以對孩子表達我們的期望,但仍需要尊重他們及欣賞他們的獨特性,因為他們是神所創造的,也是神所愛的。大多數閱讀本文的OBC父母擁有卓越學位或專業成就,請問你有沒有期望孩子進入重點大學主修某些領域?如果他喜歡打籃球或畫畫,你有何反應?希望你不要貼標籤,不要說他們愚蠢或懶惰,以免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在你的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不要忘記他可能正被里面壓抑的憤怒、傷害或怨恨所折磨。下一次,當他說:「我並不想這樣做。我不會去做。你不能逼我去做。」請你不要陷入權力鬥爭,倒要試試看這樣的回應:「我不能接受你在做什麼,這是我的問題。我想我需要改變,否則將永遠不能解決問題。」你會驚奇地發現,當你不試圖控制他,你們就可以開始彼此欣賞!

與家人一起吃飯是享受。毫無疑問,許多媽媽(或爸爸)一天工作辛苦完畢,做飯難免感覺疲憊。我知道很多人(包括當年的我)如果煮好飯沒有人立即來吃,就會開始急促地喊叫。但提高聲音,只會增加緊張。多年前,我開始搖鈴發出「吃飯啦。」的信號,然後坐下來等待,通常父子兩人都會在5分鐘內出現。這個簡單的做法,免除自憐「被他們視我理所當然」的想法,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爭論。試試看吧!

兒子突然造訪那個晚上,餐桌上有極豐富的分享。飯後丈夫說:「謝謝你的晚餐。我要你去教會了… (兒子)可否送媽媽一程?」

兒子說:「爸爸,當然啦。媽媽,謝謝你的晚餐,讓我來洗碗。」

我趕緊洗了個澡,我感到很蒙福,也趁機思考我們走過的道路。從前我常常埋怨丈夫和兒子不洗碗,或不懂怎樣把盤碗放進洗碗機里,基本上是批評別人不按我的時間或方法作事。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弄清楚為什麼沒有人主動幫助我,現在欣然地接受幫助,不用說,他們就自動自發。

我知道適用於我的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我必須承認,我並不知道什麼是適用於你的。不過,希望這篇文章幫助你重新思考你家庭里的互動,願你的家庭有美好的成長!

*本文英文版最初刊登於5/13/06蔣吳蘊蘭的《Parenting ABC》通訊: http://parentingabcnewsletterinenglis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