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文屏

2007年春,美國的新聞中,兩個女人的故事抓住我的心,一個叫安娜(Anna Nicole Smith),娛樂界知名人士,封面女郎,死在高級旅館裡,年齡39;一個叫做萊絲麗(Leslie “Jill” May),流浪女,慘死公園裡,年齡49。她們死亡的消息,一個上了國家電視,甚至國際電視,一個成為地方新聞。但是在我的心中,她們是一樣的,都是天涯淪落人。

 

安娜

安娜以她的出名而出名。她是家中六個孩子之一,走路還搖晃的時候,父母就離異,她隨了做代理警長的母親。高二時因打架被學校開除,於是在一家餐館幫廚、做招待。18歲時出嫁,丈夫16歲,並生下一個兒子,兩年後離婚。後來她去做了脫衣舞娘,25歲時,參加《花花公子》雜誌的照片競賽,被看中,上了雜誌封面,26歲成為該雜誌的年度伴侶,27歲嫁給89歲的石油大亨,28歲時大亨離世,她從此卷進富翁的遺產訴訟之中。

同時,她以她誇張的線條、大膽的暴露、夢露的表情、小女孩般的聲音進行著她自己的「事業」。34-36歲,也就是2002年到2004年上播了關於她自己的現實劇(Reality Show),讓鏡頭追逐她吃飯、說話、溜狗等。她看起來生活的很不錯,但知道她的人說,她生活中的麻煩不是人該承擔的。

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她的體重跟她的線條一樣,起伏的很厲害,因而她又成為一家牛仔服裝的品牌代言人。可是,在她面對媒體的時候,時不時有說話含混的情況,讓外界猜測她過分使用非法藥物。

2006年9月,她生下一個女兒,幾天後,就在她給予女兒生命的房間,她現年20歲的兒子突然死亡,死因據私人法醫說是止痛藥美沙酮與另外兩種抑郁癥藥物的相互反應所致,不少媒體則含沙射影地報道是(非法)藥物使用過量。

從那以後,安娜似乎失去了慣有的「鬥志」。面對鏡頭,可以看出她內在的某樣東西死了,雖然她勉強笑著,對她的粉絲們說她會回來的。但是,她沒有回來,她去了,留下幾個月大的女兒給兩個男人搶監護權,留下一具屍體讓人在法庭上爭吵要如何處理、怎樣處理、誰來處理……

 

萊絲麗

萊絲麗呢,這個女人沒有上過雜誌封面,但是有著封面女郎的體態和面貌。她的父母也是早年離異,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母親常常醉酒,她12歲時,發現母親死在廚房的地板上,於是她跟了父親。

Leslie Jll May16歲時,她被父親亂倫而懷孕。她離家出走,流產之後開始妓女生涯,外號「腿子」,因為她的腿很漂亮,她的「客人」形容她是從雜誌封面上走下來的。

萊絲麗的風塵生涯與海洛英等非法藥物糾纏難分,以至她人到中年就牙齒脫落,皮包骨頭,一度在圈子裡著名的美腿也因為使用骯臟的註射器而布滿感染。政府對她伸出援手,她也想有個正常人的生活,並在2006年終於有了一個永久居所。但是不久前,一個30歲的女人找到她,因為她的男朋友欠了那人$150借款。萊絲麗說她沒有錢,那個女人就扇她耳光,將她打倒在地後繼續死命揍她,然後將她拖到一個垃圾箱後面,將她的衣服扒光後拿走。第二天,萊絲麗向警方報案,幾天後,她被該女人及另一女子綁架到一個公園,向她嘴裡灌了汽油後,用火活活燒死……

安娜的故事讓我黯然;萊絲麗的結局讓我震驚;她們的命運則都讓我悲嘆……

她們短暫而悲劇的一生,根源之一來自她們的家庭。

在這裡重復她們的故事,不是想重復一下人間的悲劇。她們短暫而悲劇的一生,根源之一來自她們的家庭。

我們中國人說,「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剛開始的錯誤,會導致後來很大的不幸。如果她們幼小時候,能夠得到足夠的愛護和關懷;如果她們兩個的父母之間的關系可以好一點;如果萊絲麗的父親像個人一點;她們的故事很可能完全改寫,安娜不至於那麽的起落,她可能會平淡一點,也幸福一點;萊絲麗則可能不需要流浪、不需要走向風塵、不需要海洛英來麻痹自己和逃避自己,甚至很可能成為一個很有光華的女人……

家,本應是個給予溫暖和養分的地方,沒有溫暖家庭的人就是物質生活再好,也是天涯淪落人。萊絲麗淪落在街道上和男人中,安娜淪落在俱樂部和男人中,她們兩個人的人生悲劇,都是從她們父母的不合、父母的為人開始。於是上一代的謬誤,成為下一代的悲涼。

那麽再下一代呢?如果想想安娜的兒子為什麽年紀輕輕就要靠藥物才能維持一般的日常活動,真是不忍心往那裡多想下去……

心理學上的研究成果說,父母不和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就算在外面看起來健康快樂,其實內在的心理問題非常多。所以,許多人結婚以後,也往往缺乏保持家庭和建造家庭的能力,從而又要經歷另一種破碎和打擊。破裂家庭出來的孩子,自己擁有破裂家庭的機率非常高。被傷害的人,要麽成為犧牲品,要麽成為傷害人的人——還是犧牲品,並造成更多的犧牲品。

真願天下的情人、夫妻好好善待彼此,做了父母的更要如此,因為彼此的相愛不僅對自己重要,對對方重要,對孩子更是寶貴,寶貴到影響他們一生的命運。如果愛孩子,就要好好愛自己的配偶,好好堅守一些做人的基本準則,善待身邊人,這是做父母的能給孩子的最貴重的禮物——看不見的,滲透他們一生的禮物。

誰說好好做人與珍惜眼前人只是好好做人與珍惜眼前人呢?它的意義要深遠的多。

 

 

 

 


首頁 | 姊妹事奉 |社會關懷 |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