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善恶间的人生

 作者:黄佩芳

我很喜欢看电影,常常在电影世界中得到许多启迪,让我的心灵得到滋养!

是的,电影可以滋养人的灵性(当然,也有不少电影会蚕食人心,这由个人选择看甚么和怎么看来决定)。其中一部让我灵命获益良多的电影,是几年前一部很卖座的商业片:《蝙蝠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 。它对善恶的探讨与阐释,发人深省,是灵修的好材料。其中令我最深刻难忘的一幕,是一个一向追求正义、深受市民爱戴的检察官,因至爱惨遭杀害而在极度悲愤伤痛之下,为报复“罪魁祸首”,竟向无辜妇孺下毒手,好让“罪魁祸首”亲嚐丧亲之痛。

讲报复的情节是老生常谈,该片有甚么新意呢?《黑夜之神》突显了一个重要的讯息:任何人,儘管自认为或被认为是良善与正义之化身,也有其幽暗、软弱的一面,也可以作恶——甚至是穷凶极恶。

也许有人觉得自己断不会作出杀害无辜妇孺此等大恶,或者觉得这不过是电影故事的夸张手段,不过人常在善恶两端的之间游走却是实事。这裡我分享一件日常生活的真人小事。

有一次,我与一位德高望重的牧者在酒楼用膳,期间他发现菜餚“有问题”,便将侍应生召来,狠狠指责了一番,然后要求撤换!我与这位牧者也算相熟,他平日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位不多见的“牧养型”的牧师,就是很会关怀别人,深受弟兄姊妹敬爱。然而这桩“换菜”插曲却让我看到他的另一面,让我有点意外与感慨。

也许这是因为我有理想主义倾向吧,渴望圣经所说的属灵九果(加拉太书 五22-23 )能够更具体、更广泛地落实在不同的生活层面(包括教会、家庭、社会等),也渴望“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六8)。所以,我觉得遇上不合理的事时是要去纠正,但却不需要诉诸于粗暴;菜是要换,但不必怒骂侍应生。况且,上的菜出了问题也不一定是侍应生的错。生气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有智慧地处理怒气。

圣经那崇高的标准当然不易达到,就算穷我一生之力也无法完满达标。不过面对似乎过于高远的理想,我们是不是就要採取放弃的态度呢?是否对成圣(sanctification)就嗤之以鼻呢?如果是的话,我们就会让人性的幽暗软弱面——消极、灰心、懒惰、不思进取等——自动取胜了。过去,上主让我所经历的恩典与改变,令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要追求善,追求生命的成长,因为生命是可以成长的,我们是可以向“成圣”越靠越近的。

不过,在追求善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恶(或指罪恶、或指苦难)的存在。当面对诱惑、当权益受到威胁、当无辜被害、当失去至爱,当见到教会内、社会中有不仁不义之事时,我们会选择怎样回应?当我们迂迴逃避或是忙于纠正外面的恶时,可有省察自己内在的心思意念是怎样驱使自己言行?这些言行又带来甚么影响?

轻忽个人内在的恶,最终就如《蝙蝠侠——黑夜之神》片的检察官一样,不单没有除去原本所认定的恶,反而任由内心的幽暗力量扩张作主,以不同的形式加入了恶的行列,结果令恶势力更猖獗。

当然我们也必须强调,正视人性幽暗、积极地与罪抗衡绝非指要以指责渡日。主耶稣责备最深的,就是喜欢指责人的法利赛人。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正视罪、抗衡罪呢?

圣经说:“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求你拦阻僕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诗十九12-13)。这裡我先分享这节圣经,详情下次谈。

首页 |灵命塑造|事工文汇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