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绚华
3. 友情的滋润
神创造人类时就赋予我们过团体生活的需要与本能 ,除了亲情以外,真挚的友谊带给人身心灵莫大的益处,如同干旱逢甘露,滋润人心;然而,师母不容易交到知心亲密的朋友。她可以随和友善、平易近人,认识很多人,也给很多人关爱,却是「相识满教会,知己无一人」。造成这种现象至少有两个主要的因素:
一. 师母常被理想化
师母常被会友期盼为教会中的女超人(Super woman at church),牧师家中的「超妈」(Super mom at home), 完全是理想化的形象。这样的人「只该天上有,地上容不下」。在如此不正确的观念下产生了两个结果:
正面:大家给她尊称「师母」,对她比较客气,尤其受了华人尊师重道文化影响,无可否认师母领受不少礼遇;反面:大家对师母敬而远之。这情况不难理解,谁喜欢常常跟一个「不吃人间烟火」的人在一起? 在这个「属灵」人面前,人们想要表现好,给她好印象,于是摆出一个「最属灵」的样子。多不自然啊!难怪大家选择可免则免。另一方面,师母受到理想化的期盼影响,不知不觉想逹到这「理想」,难免感到有压力,表现拘谨,无法放轻松。这种辛苦的互动,无形中造成师母被孤立的局面,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二. 师母被忠告
许多师母听到忠告:「不宜在教会中有密友,否则有很多麻烦。」造成这样想法的主要原因是认为牧者应该一视同仁,否则引来閒言閒语,争竞嫉妒,甚至有人觉得这是结党纷争的开始。因为这些顾虑,师母很难有知己密友。
师母缺乏友情滋润,自然因孤单而感到沮丧,尤其是在服事与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与打击时,因为无处可倾诉,情绪不得不往心底压,久而久之,形成了忧郁症。
人海中与我们来往互动有三类人:
VIP (Very Important People) :配偶、家人、你所爱的人
VDP (Very Draining People) : 对你诸多要求、耗你心力、给你麻烦的人
VEP (Very Energizing People) : 良师益友、知己同伴 、为你加油的人
其实连我们的主耶稣,真正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祂在世的时候,也不避嫌地有三位密友:彼得、约翰、雅各。四福音记载有某些塲合,耶稣只带他们三人同行,(可5:21-43, 太17:1-2, 太26:36-46)包括在客西马尼园祂为将面临的十架痛苦挣扎,迫切祷告的时候,这三个门徒也在旁边陪伴祂。假如耶稣也需要亲密的同伴,师母大可以放心结交一些知心朋友。
当然,师母是公众人物,时间与精力有限,加上弟兄姊妹对她各样的期盼,当选择深交的对象时,需要小心处理,要注意以下的事情:
A. 祷告求辨别的智慧
谁可以深交?谁可以成为良师益友(VEP)彼此打气加油? 若不慎与诸多要求的人(VDP)成为密友,麻烦可不少呢。有些教会气氛开放,给牧师师母较多空间,加上灵命成熟的大有人在,能以宽广的心接纳领袖,师母就有可能在教会里找到知己;相反,有些教会传统保守,有一大堆 “dos & don’ts”,灵命成熟的人寥寥可数,那么师母可能在教会外找知己较恰当。有时在同一个宗派里,不同教会的牧师师母一年几次走在一起,可以结交一些好友,但同时也可能有圈子太小、太敏感的顾虑。总言而之,求主赐智慧辨别,谁是适合深交的对象。
B. 开放自己
真诚开放是与人建立深交的基本条件,开怀大笑、澘然泪下、谈忧说惧都是神给我们与别人结连的情操,没必要让「端庄得体」将自己与人隔离。
C. 智慧安排
倘若师母在教会里有三两知己,需要智慧地处理彼此的互动,避免争竞嫉妒。笔者在自己教会事奉已经二十多年,其中有十二年的时间与两位姊妹成了祷告良伴。由于定期交通代祷,彼此有深厚的友谊;私㡳下我们是密友,在教会或其他公开塲合,与其他弟兄姊妹却没有分别,都是好同工好肢体,不搅「小圈子」;当别人与我发生矛盾时,我请她们为我祷告,支持我做讨神喜悦的事,而不是盲目的站在我的一边。感谢主,她们先后与丈夫䝉主差遣到远方带职宣教,我常为这份珍贵的友情感恩。
D. 投资友情
师母的生活都是忙碌的,一个属灵大家庭加上自己的小家庭,忙里忙外,常常没时间照顾自己的需要。然而我们再忙都需要投资友情,定期与属灵同伴、知己好友约会,身心灵都会获益。
北加州有出名的红木,这些宏伟的树木最高可逹350呎,重4吨,然而它们的根只有6呎深,却往四周延伸至120呎,与其他红木在地下「手牵着手」一起抵御风雨!师母们也要从红木得智慧:在事奉的各样挑战中,我们不能单独面对,要与其他同路人互相支援,共渡风雨。
4. 与神的关系
师母们都是世间不可多得的人,为建立教会为扩张神国不问酬劳,不计代价,常常视自己为「主的使女」,以谦卑、殷勤、顺服、忍耐服事主。长久以来,耶稣在约翰福音13章为门徒洗脚的形象常常激励着我:以爱服事,放下自己,甘愿为主为人做卑微的事。然而这段经文的含意比我本来所注意的还要丰富。
没错耶稣要我们学祂榜样彼此洗脚,但在服事别人之先我们要先给祂洗脚。彼得觉得不恰当,拒绝给主洗他的脚,主就很严厉的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主的心意是:我们先让祂服事,然后再学祂服事人。我发现我常越过这一步骤,一下子就学主的样式服事,却忽略了先让主来服事我。原来主要洗我的脚,帮助我去汚秽,去麈埃,去臭味,也使我恢复疲劳。
多少时候,我们为主奔波,心灵的脚累了,要来到主前让祂服事,再让祂用毛巾擦干,以祂的温柔安慰安抚我们,使我们舒畅;原来主是「圣仆」不单是我们事奉神的榜样,今天仍然是以爱服事我们的主。
救世军的创办人卜威廉说过一句名言:「蒙拯救为了服事」(Saved to serve), 照约翰13章的亮光,我们是「䝉服事之后才去服事」(Served to serve)。
一直以「主的使女」自称,使我们落入一个不好的情况,与神有的是工作关系,祂是老板,我们是员工。我们以战战兢兢,认真勤奋的工作换取祂的垂青与欣赏,因为以表现导向,我们会患得患失,给工作表现、事奉果效来左右我们的平安喜乐。
其实我们有一个更重要更宝贵的身份:「天父的女儿」,与神有的是父女关系,让祂宠爱,「祂以美物使我愿的得以知足」(诗103:5)。由于祂无条件的爱,我们可以撒娇,甚至闹情绪;因为以恩情为本,就算没有「大成就」还是衪宝贝的女儿,永远不失平安喜乐。
许多「主的使女」因为年纪老了,行动不方便,事奉受到限制,加上「长江后浪推前浪」,后辈兴起,似乎被人淘汰,因此有很大的失落感。钟马田博士在他年老体弱,事事倚赖别人照顾时,有人访问他:「你过去成就那么大,如今却备受限制,你的感受如何?」他随即以主的话回答:「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路10:20)
的确,能在金鱼缸里长久自在,除非我们以神为乐,以在基督里䝉神拣选,成为神儿女的福份为荣,事奉的机会会过去,人的爱戴也会改变,唯有主使我们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