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屏 (2018年1月13日)

《时代》:“打破沉默的人”

The Silence Breakers

2018年的第一个傍晚,一轮比普通满月大14%、亮度高30%的超级月亮冉冉升起,仿佛是向2017致意。2017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为时代发声,五位职业女性作为2017年的年度人物出现在它的封面,散发着肃然、安静的美。她们所代表的一千零数百万女性,刚刚打破一个世界性的沉默,揭露了一直在地下四处蔓延的猥琐——性侵犯和性骚扰,被称为“打破沉默的人”(The Silence Breakers)。

风云人物年年有,该选谁?周刊的封面只有11×8英呎,却是一个世界级舞台,代表影响力。放下叱吒风云的世界政要和改变世界的各类精英不提,2017年,《时代》选择了她们,因为她们代表了时代——时间已到二十一世纪,人类该更加文明。

她们是:演员艾什莉·贾德(Ashley Judd),工程师苏珊·福勒(Susan Fowler),流行歌手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政治公关人员阿达玛·依乌(Adama Iwu),采用化名的草莓采摘工人伊莎贝尔·帕斯卡(Isabel Pascual)。

时间很重

提到时代,就必须谈两句历史。

纵观过去几千年,人类的大部分时段里,两性合作繁衍,也有很多不错的男女和谐的故事,但整体上来说,却也是男性对女性进行制度性辖制的历史。换句话说,一半人口制度性辖制另一半人口,剥夺其受教育的机会,让她们成为免费的家庭服务人员,然后加以鄙视,甚至虐待。华人的口语很形象地表达了轻看女性的理由:她们“头发长,见识短”。所以没有见识的意见叫做“妇人之见”。

西蒙娜·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概括了这一现象:“人们将女人关闭在厨房里或闺房内,却惊奇于她视野有限;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歎她不会飞翔。”

西蒙娜·波伏娃:“人们将女人关闭在厨房里或闺房内,却惊奇于她视野有限;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歎她不会飞翔。” 时间的河流缓慢地流淌,承载着女性的沉重。虽然女性一直做工,但直到二十世纪,因为世界大战,女性才大量进入家庭外的职场,在“出来工作是否OK” 的迷惑和探索中渐渐坚定,对世界的影响也更直接,不需要弯弯拐拐另劈蹊径——通过养育孩子来实现个人价值,或是通过所谓“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圣经·创世记》说:上帝照祂的形像造男造女,之后“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1:26-28)神不是只对男人说,要治理这地,而是对男人和女人一起说。可见,生命之主从起初就没有界定女人的位置只是在家中。〈创世记〉已经被讲述了几千年,但这一点,很少被指出,或强调。

但神所赋予女人的命定,祂必会带领她们活出来。近一百年不到的时间,是女性的天空得到扩大的几十年。越来越多的女性得到教育并走向职场,这在许多国家已成为正常现象。但走入职场的女性发现自己必须面对一个问题:男性优越感(体现工资和互动上),虽是工作关系却被看成性对象而被骚扰或侵犯,许多被骚扰被侵犯了还背上“引诱”、“不正经”的罪名。

是什么造成了猥琐?

记得读高中时,逛街逛到一个挂历摊位前。那时国内挂历才时兴,上面多是嫣然的美丽女性。有一男子看得入迷,直流口水,忽然醒过来,立刻对那挂历上的女子呸了一口,用脏话骂她,说她不要脸。

不尊重人,不是因为别人不值得尊重,而是自己素质低劣。这不受年龄、成就和行业影响。相反,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往往为一些人彰显自己的低劣、对女性进行骚扰甚至强奸提供了条件。 这种心态匪夷所思,却是许多猥琐心理的缩影——把女性只看成慾望对象。人品恶劣者,求欢不成,就对受害人恶意中伤或加害,两度侵犯。

不尊重人,不是因为别人不值得尊重,而是自己素质低劣。这不受年龄、成就和行业影响。相反,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往往为一些人彰显自己的低劣、对女性进行骚扰甚至强奸提供了条件。

 

据分析,男人性骚扰或性侵女人的原因有下面六种,有些人同时占几样:

  1. 补偿型。因性飢或渴性匮乏,想占女人便宜。
  2. 游戏型。视女性为玩物,骚扰是为猎奇,也为印证自己的“魅力”和“男人的本事”。
  3. 权力型。多出于游戏和统御心态,视被骚扰女性为“消费品”,甚至“专属消费品”,但玩得可能较“高级”,甚至较“有礼”。权力成为他们“消费”的资本和武器。
  4. 攻击型。因自己的个人经验而厌恨女人,视女人为低等动物或敌人,骚扰通常不是为了占有,而是为蔑视和泄仇。
  5. 冲动型。常为年轻、好奇,或素质低、自控差的男性所为,往往为显示“男人的能力”和“气概”。
  6. 病理型性骚扰。常表现为窥淫癖和露阴癖,骚扰者大都性功能失调,以骚扰带来性冲动和性幻想,以女性为性工具。

这些人中,有些可能非常受人尊重。比如,美国电视深度访谈主持人查理·罗斯。我自己就是他的粉丝,觉得他稳重、深刻,所以得知他也性骚扰时,真是震惊。

人性的弱点,不会因为专业成就而变强。真正的文明需要外在的制约和拯救。

人性的弱点,不会因为专业成就而变强。在理应更受尊敬的行业中,比如牧师,也有不少这样的事。我们不会为他们的“曝光”而欢欣,相反,我们一方面感到悲哀——为行猥琐之事的人,为对这样的行径长久保持默许态度的社会,为必须独自默默承担伤害的受害者;另一方面,我们也得到鼓舞,感到这个社会有希望,能够更文明——敢于暴露问题,是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

要感谢科技的力量,是普及的社交传媒让这些行在暗处的事,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真正的文明需要外在的制约和拯救,移动平台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提供了一部分所需的制约力。权力、地位和金钱,都不再那么能封口。

阳光照在三尺之冰上

沉默被打破了,不等于现状已经改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只是阳光照在三尺之冰上。

这次的《时代》封面上,还有一位女性,却没露面,只露出胳膊。她,代表了另一半现实:受害者还不能完全自由地捍卫自己,因为要顾及是否会波及自己及家人以后的生活。

前优步(Uber)工程师苏珊·福勒在优步的遭遇,让我们惊诧,位处领导世界科技潮流的硅谷,优步的意识形态是那样陈旧!这说明科技进步不等于人性进步。苏珊在被骚扰之后,要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公正阻扰,提醒我们:男性优先文化不仅存在而且很顽固。面对这样的现实,女性要勇敢,并要懂得相关法律政策——也就是要做“有教育的人”,知识的确是力量。

流行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的故事则告诉我们:自卫不容易,但值得做;因为任何值得做的事都不容易。她被骚扰,将这事告知骚扰者的公司后,被以破坏名义的罪名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约三百万美金。她于是反告,只要求赔偿一美元。骚扰者猥琐在先,贪婪在后;她勇敢在先,澹定在后。但这并不容易,官司打了两年,花费无数。

作为有影响力的女性,泰勒尚且自卫不易,那么那些普通或弱势的女性呢?

《时代》周刊今天能以这五位女性为年度人物,是因为“我也是(#MeToo)”标签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反性侵运动。这似乎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其实不然。可以说“打破沉默”在女性心中酝酿已久,从第一位女性第一次被骚扰、被侵犯就开始,只是无法实现。真正作为话题标签提出来,是2006年,由社运活跃者塔拉纳·伯克(Tarana Burke)发起,以提高民众对这类事件的重视。2017年10月,在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骚扰事件后,女演员艾丽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在推特上以此标签传播,一夜之间得到五万五千多名女性回复,掀起“#我也是”运动。

这不是两性的战争,这是让两性努力同盟,共建文明社会的提醒。

这么多“我也是”,而它们是已经发声的,还有多少没有发声?这说明什么?——猥琐蔚然成风,是该被揭露在台面上见阳光了。这不是两性的战争,这是让两性努力同盟,共建文明社会的提醒。

这个运动还在进行,延伸到政界、学术界、文化界等各个领域。盼望它唤醒的不只是警觉、勇气和一些公司对骚扰者的解雇行动,更要有制度性的落实。这时代的心声在2018年的第一个周日,借世界着名主持人欧普拉在“金球终身成就奖”获奖致辞中,再次向世界铿锵发声:“时候已到!”呼吁“不再有人说‘我也是’”的时代。它在民众心里引起轩然共鸣,以致期待她成为2020年美国总统候选人。

是的,时候已到,虽然离不再有人说“我也是”的日子,还有很长的路。

 


首页 |社会关怀|事工文汇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