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与虛己

文/邱清萍

再给我说一遍 这爱的故事

以马内利

祂本是神,却虚己成为人

从无限变有限

一个无助的婴儿

诞生在一无所有的马槽里

祂本是神,却虚己成为奴仆

从尊贵变卑贱

束腰屈身,为人洗脚

与贫者同贫,伤者同伤

与被弃者同被藐视,同被厌弃

祂本是神,却虚己成为死囚

从全能变无能

甘愿遭遗弃、受冤屈、被鞭打

钉死在十架上

祂本是神

却为了爱世上所有的人

祂来了,祂来,是为了你、我能到祂那里

与祂永远同住。

 

耶稣出来传道,在登山宝训讲到的八福中,第一福是「虚心的人有福了」,我们若追求像主耶稣,第一个功课是虚心,是谦卑虚己。

 

自恋狂与骄傲

在Covid 病毒还没来临之前,已有另一病毒,叫做自恋(narcissism),在西方社会传播得很快。早在1980 年,自恋狂已被心理学家列为性格失常 (personality disorder),特征是从自我中心来看一切。当这种行为成为社会风气,就是自恋的文化。

 

这种本来属少数人的心理病在过去几十年却成为美国社会文化的特征。2010 年出版的 The Narcissism Epidemic 指出自恋文化如病毒传播得很快,染上的人觉得自己很独特很伟大,对权势、成功、美丽有很多幻想,常觉得世界都欠了他 /她(entitlement) ,摆出一副高傲的神态,把别人都看成是可利用的工具!

 

《伊索寓言》有一个故事,说到一只苍蝇停在战车的车轮上,很得意地说:「你看我多厉害,经过的地方都会引起沙尘滚滚!」

 

自恋狂的根源是骄傲的罪,骄傲是人的原罪,是所有罪的根源。骄傲最危险的地方在于根本看不到自己有罪,也不承认自己有可能犯错犯罪。鲁益师说:「假如你不认为自己很自负,你就真是非常的自负。」

 

骄傲的重担

马太福音第十一章记载耶稣在好几个城市行了许多神迹,那里的人终不悔改,耶稣就责备他们说:「你有祸了,你有祸了。」主看到他们因为自以为聪明通达,心中有骄傲,听不进神的话,自以为义,其实是背著自己无法承担的重担,错过了神要给他们白白的恩典。主又说那些像婴孩一样承认自己一无所有的人,反而能有柔软的心,明白神恩惠的道理,得享其中的福气。 

 

然后耶稣在同一章28-29 节作了一个公开的邀请。祂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原来耶稣所指的重担是骄傲,是指我们因骄傲给自己带来许多的痛苦。很多人以为重担是指生活不如意、失业、病痛、环境和别人压在自己背上的苦难;虽不全错,但从上文看,更准确是指:骄傲使我们对一切临到自身的际遇有了错误的解读,使本来已有的生活担子更重更苦,担上加斤,而且不能放下,不得安息。原来不是困难本身,乃是我们以骄傲的心态来解读困难而且作出反应,这才是问题所在。 认了吧 !我们都是骄傲的人,只是程度的分别,我们都在骄傲的重压下苟延残喘。

 

我们对自己期望过高,总要在人之上,所以容易失望;不能接受批评,因为我是不会错的;不能忍受误会,因为自尊心过强,变得很脆弱;想得的一定要得,因为我配得这样的待遇;遇到不平的待遇会特别痛苦,因为谁敢这样对待我,他们不知道我是谁吗?不被欣赏与重视,世界好像塌下来,因为骄傲人的世界全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来支撑,这个门面也破了,做人还有甚么意义呢?

 

我们骄傲的担子装著失望、不安全感、怒气、苦毒、不平和受伤的重压,使我们吃不下、睡不著,心里总是在斗争,不得安息。

 

主邀请我们到祂那里得安息

耶稣邀请我们效法祂的柔和谦卑,原来这是卸下重担、得安息的秘诀。柔和 (meekness 希腊文 praus)指受过训练的战马,能受驾驭,可冲前,也可顺服,用在我们身上乃是指为了爱神爱人而约束自己。柔和在希伯来文 anavah指意志坚定,有勇气及信念,能为更高的目标忍受重压,忍辱负重。

 

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要被捸捕时,彼得抽刀削了大祭司一个仆人的耳朶,主对他说:「收起刀来,难道我不能求父差十二营天使来救我吗?」主有能力却不使用,祂这种自我约束就是以谦卑束腰,是一种更大的能力。

 

耶稣要我们与祂一同带上轭,与祂同行。前人耕田,用两只牛带上轭,一起拉动机器。柔和谦卑才能与主同负轭,轭是受约束,是能力或强项受约束 (Strength/Power Under Control),是经过自我限制出来的平静(disciplined calmness)。谦卑是一种甘心情愿的选择,不是被人强迫或不得已的。

 

耶稣的虚己 (Kenosis)  (腓二4-11) 

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这在祂的出生、在世生活卅三年、死在十架上充份地体现了出来。保罗在腓立比书第二章勉励基督徒一起生活,要以基督的心为心。基督的心是柔和谦卑,祂以「虚己」 成就我们的救赎,也成了我们灵命塑造的典范。虚己希腊文是 kenosis,就是倒空自己( self-emptying)。

祂本是神,却虚己成为人

从无限变有限

祂本是神,却虚己成为奴仆

从尊贵变卑贱

祂本是神,却虚己成为死囚

从全能变无能

主像羊羔,为世人的罪钉死在十架上。祂的神性一直没有消失,只不过放在一边不用。神学家 Roger  Olson 以睡眠作比喻,我们睡觉时把一切的知识能力都放在一边,不是失去,只是在意识上暂时不用,但睡醒后一切都恢复了。主复活了,升为至高,吸引了万人归向祂,向祂膜拜。

 

主成为人,甘愿限制自己的全能、全知和全在,为了爱与顺服父神,也为了与人建立爱的关系。真爱必须出自甘心情愿的自由选择,自我限制是以自由选择不自由,这是奇异的爱。我们为了爱主爱人,是否也有这样的自由去选择不自由,限制自我?若能这样以基督的心为心,我们在一起的生活就会不一样。

 

效法主:从虚己 (kenosis) 到像主(theosis)

保罗教导说:我们蒙救赎是要长成耶稣的样式(罗八28-30 ),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 (弗四15),好像枝子连于葡萄树 (约十五4)。在基督里我们成为新造的人,「这新人⋯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三10)。神救赎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恢复和活出神造人时所赋予的形像。(左图:Karen 摄于 Prince Of Peace Abby, 2022)

耶稣本是神,却道成肉身成为人,使人可以效法耶稣,与神的性情有份(彼后一4)。彼得教导说:神的大能与应许使我们可以与神的性情有份,东正教用希腊文 theosis一字来解释,曾引起误用和误解,以为与神的性情有份就是变成神,非也,只指愈来愈像主耶稣在地上为人的言行心态,那种爱神爱人的生命。我们更像耶稣,不是在神的本质上像祂,我们仍然是人,即使有一天见主面,必要像祂(约壹三2),我们仍然是人,只是改变成不朽坏、有荣耀、灵性的身体(林前十五42-44)。

 

基督为我们受死,使我们可以与祂同活,以基督的心为心,学祂柔和谦卑的样式,自我限制,放下自己。我们与主的生命联合,像葡萄树与枝子,主在我里面,我在主里面;与主同死、同复活、同坐在天上 (弗二6) 。这是主已成就的事实,我们透过灵命操练,如圣言心祷、意识省察、认罪悔改、信靠顺服等,把已发生在我们里面的改变,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我们亲近主,效法祂的样式,这是最能发挥人之为人一切潜能的最佳途径。

 

曾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信徒的生活非常讨主喜悦,天使都很爱他,甚至求神赐他一种新的能力。神说你们可以问他要甚么能力,他却说我很知足没有甚么需要。天使却坚持要给他,他说:「好吧!给我一种力量可以帮助很多人,做很多好事,但做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自觉。」自此以后,每逢他后面的影子遮盖到的病人,都会有很奇妙的医治,但假如来求他的人是在他前面的影子里,就得不到所要的。

 

十二世纪的伯纳(St Bernard of Clairvaux Bernard)曾说:骄傲始于不能爱人,结果也不能爱神;谦卑始于爱神,结果也必爱人。骄傲是与人较量后产生,觉得比别人好;但也可能觉得比别人差,于是产生自卑。原来骄傲与自卑是一物的两面,都是始于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爱人,结果也不能爱神。而谦卑的人能虚心接受神无条件的爱,而且回应神的爱去爱神,结果也必爱人。伯纳提出骄傲与谦卑的十二个梯级,说明两者都有一个过程,能及时有自觉地去调整是很重要的操练。 

首页 |姊妹事奉|事工文汇

Facebook
Email
WhatsApp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