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淑芬
好心做坏事
著名的大学教授罗伯特·鲁普顿(Robert D. Lupton)提醒服侍贫穷人时要小心,如果我们对服侍贫穷人感到自豪或感觉很好,可能会出现好心做坏事的结果。
罗伯特提到,信徒服侍贫穷人,或会有救世情结,觉得要为耶稣做点事,但背后有可能掺杂了要被肯定的心理,以此补偿成长的缺欠,这就会不自觉地堕入骄傲里;同时,这种助人与受助的关系里面有高低之分,受助的会变得退缩和自卑,甚至倚赖人。因此,这种助人心态对人对己都有害。
都需修补
相对有较多资源的人,其实也有不同程度的破碎,例如可能染有购物瘾,沉溺于电子产品等。这些虽然与吸毒、酗酒和好赌等性质不同,但同样需要神的恩典来修补生命。
诗篇第139篇23节说:「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这里的鉴察,也包括鉴察我们的事奉动机。生命需要去芜存菁,才能健康地与贫穷人同行。我发现那些长期委身基层的同工和义工,都愿意在服事上遇到冲击时,安静下来思考生命在哪里需要被更新,从而能长久地坚持服侍;那些不太愿意面对冲击时安静反思的,则容易中途离场。
爱从事奉中转化而来
耶稣喜悦我们服侍,但更在乎我们懂得从爱出发。主让彼得放下挫败感,就三次帮助他思考放下曾经不认主的挫败,专注爱神,才把羊交托给他。
我们需要先面对自己的破碎,被神不断改变,在神的恩典中让生命转化。深深体会恩典的人,最能够事奉贫穷人,让贫穷人在我们身上发现从耶稣而来的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从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出他们的好和宝贵,不是只看到自己的卑微,让他们感受这位全然爱他们的耶稣。
服侍带来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
只要带著愿意被神调教的心,我们总能经历转化。
记得在国内服侍时,遇到一个患有大头症和脑瘫的女孩。有些弟兄姊妹因看不到盼望和意义,就逃避服侍这类群体。这个小女孩很容易开心,也扭转了我们对成功的看法——神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成就什么,却同样爱我们,甚至差派工人去服侍这些被视为无法给出贡献的人。小女孩软弱的生命,单纯的喜乐,反而吸引了更多人参与服侍残障的孩子,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在香港,曾经有一位新移民妇女,带著两个女儿,生活艰难,选择了以假自杀来争取福利。她在两个女儿面前吞了很多安眠药,把女儿们都吓坏了。为此,同工和义工们都极为愤慨。当大家围著为她祈祷的时候,上帝教导我们,纵然难以接纳她的行为,但她的需要是真实的。最后,她能搬入公屋,并投入教会。好一个怜悯向审判夸胜的见证!
我也曾经服侍一位人生目标是戒掉白粉的人,他想在有生之年让妈妈看到他能脱离白粉。有一段时间,我们喜见他有稳定的操守,却突然收到通知,他因打白粉针而死亡。我和队工既难过,也挫败,仿佛触碰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有一天黙想时,耶稣让我看到一幅图画:祂亲自为这位弟兄殓葬,并且在他的躯体旁边写了个牌匾:「生命斗士」,我立刻泪流。在人看来,这位弟兄是个失败者,但耶稣看他一生与白粉争战,屡败屡战没有放弃,是生命斗士。
只要坚持服侍,面对生命,上帝带给我们的转化总是让我们更自由,更满足。
服侍贫穷人是一趟属灵之旅。只要存谦卑,让神炼净我们的服侍动机和价值观,心意更新而变化,就能以神的眼光和爱来服侍。施比受更为有福呢!
作者赖淑芬博士:香港「基督丰荣团契」前任董事丶「丰收慈善基金」副总监丶「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前总干事。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