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怀: 一趟属灵之旅1

作者:赖淑芬

我们以为社区关怀是去付出,其实,透过服侍贫穷人,我们的生命和灵命也被祝福。

当您去到城市的贫穷区看到很多贫穷人,可以观察到表面上他们各式各样的需要,但他们的里面是怎样的呢?

弥迦书提到:「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行公义和好怜悯较容易做到,但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用上帝的眼光来看贫穷人和反省自己服侍动机则最难。

不过,当人能够谦卑自己,在服侍社区的过程中被主调教,就会发现,主会透过贫穷人来服侍我们,而社会关怀也可成为一趟属灵之旅!

存谦卑——你怎样看贫穷人

我曾在中国和香港服侍无家可归者,其中有两个流浪儿童。后来男孩由小混混转变成为了厨师,另一女孩则从极度自卑中走出来,实践她的梦想而成为幼稚园教师。他们从国内来香港分享他们的生命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而我们所做的,只是与他们同行,为他们提供居所和教育,提供发展潜能的机会。

在香港,我们也服侍新移民妇女,她们有很多情绪问题,其他问题也非常多;但我们看到她们的生命中也有很多资产,就与她们一起发掘,给予她们发展的平台。

存谦卑,意味著看到的不单是对方的缺乏对我们服侍的成全,更是要看到上帝不会造废物,祂将祂的荣耀形象和资产给予了人。我们不认为自己是施予者,才能看到活在限制中的贫穷人其实有无限的可能性。

存谦卑─向贫穷人学习

记得有一篇访问我的文章,标题为〈露宿者是教会的负资产〉,内文提到露宿者没有奉献能力,需要庞大,更质疑人贫穷的原因是否是个人因素所造成,例如懒惰和依赖。

这些标签是否完全对呢?路加福音21章提到耶稣赞扬那投入了两个银钱的穷寡妇,因为她将养生的都投入,可见神看重的不是我们奉献的数字,而是我们的心态。

我经常看见贫穷人打两份工,没有含著金锁匙出生,遇上现实社会不公义的结构,例如要以30-40%收入来交租金,以致他们超级勤奋也无法致富,在贫穷线下不断打滚,捉襟见肘。

然而,不少贫穷人敢于面对残酷的现实,仍然努力为社会作贡献,例如那些拾荒的婆婆,表面蓬头垢面,我们可以因外表而得知她们做的是非常卑微的工作;但从另一角度看,她们很有创意,也很勤力,将很多废物再循环,也祝福了生态环保,延长了堆填区的寿命。

坦白说,存谦卑,会让你感到自愧不如。试想那些住在板间房的人,晚上与老鼠和虱子共存,居住环境恶劣,却努力在如斯环境下挣扎求存!恐怕我们连住一个晚上都受不了。

存谦卑,会看到贫穷人生活简单,有餐吃餐,没有冷气就用一个风扇挨过近40度室温的炎夏;而我们在生活上要求太多了,我们在安舒的地方并有太丰富的物资。

曾有一间非常中产的教会牧者告诉我,他们的有钱会友已不是在追求车或屋,而是游艇。或许,贫穷人懂得不论拥有多少都能过,他们反倒比我们更自由呢?我们要反问自己:「没有什么我也能活?」(What can I live without?)

是我们需要贫穷人

马太福音25章提到末日的审判,有绵羊有山羊。绵羊是指见到不起眼的人有需要就服侍他,山羊则见到需要却没有回应。山羊不能承受神的国。

主的审判不是基于世上追捧的数字和成效,而是真正的敬虔,正如雅各书所说:照顾患难中的孤儿寡妇,不只有行动,还要保守我们的心不沾染世俗,以察验神的心意来与贫穷人同行。

不仅如此,以赛亚书更当头棒喝提到,真正的禁食是在看见不公义时,要透过参与来拨乱反正,叫那些被欺压的得自由。除了抗衡制度,更要与饥饿的分享食物,照顾流浪者,这是神要的真正的禁食。

重新检视什么是成功的指标

我曾经在神学院教书,问神学生他们认为一般人会怎样定义成功。他们的回答是:金钱、地位、权力、人脉网络等。我说如果将贫穷人放进这些所谓成功的定义,贫穷人就明显不能达标,是失败者;如果我们也带著这些成功观来服侍贫穷人,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强化他们的自卑感(inferiority)。

当我再问上帝眼中的成功是什么?神学生当然说是明白神的心意,完成一生的呼召。他们举的例子有尼希米,他为了重建圣殿,选择放下原本十分安舒又被尊荣的工作,回到耶路撒冷,与神的子民一起建殿;还有保罗,外邦人在当时不太受欢迎,甚至是二等公民,但保罗这么优秀的领袖,就像今天剑桥大学毕业的博士,却去服侍外邦人。

说到底,信徒最大的成功就是行出神的心意。上帝看重的可能与世界看重的背道而驰,我们需要不断检视心态,才能避免带著世界的价值观去服侍,让贫穷人无法经历神福音的接纳和生命的尊荣。

从服侍贫穷人带来灵命转化 (罗12:1-2)

我形容生命成长好像一个银币有两面,失去其中一面,银币不再有价值。上帝最关心是我们的生命怎样,因为神知道如果我们生命美好,作工的果效会很不一样。我们需要从里到外来做主的工(Ministering from inside out),服侍贫穷人就是如此。

服侍贫穷人的生命,也一定要常常被转化,因为文化和价值观不同,甚至因为我们未曾遇过他们所经历的事而感到很大的冲击。那些能够坚持多年服侍的,都是愿意不断在服侍中被神调教的人。保罗提醒,献祭不单指是做事,更包含生命的转化。

弥迦书说的「存谦卑」,Message Bible的定义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要把上帝当回事」(Don’t take yourself too seriously, take God seriously)。当我们在事奉过程中感到被冒犯、被挑战,就要对神更开放,检视被搅动的感受和想法,容让神更新我们的事奉动机、价值、性格甚或事奉观念。

主喜悦你服侍贫穷人,祂更喜欢参与你的生命,让你经历真正的「施比受更为有福」。

 

 

作者赖淑芬博士:香港「基督丰荣团契」前任董事丶「丰收慈善基金」副总监丶「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前总干事。

 

 

 

首页社会关怀|事工文汇

Facebook
Email
WhatsApp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