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英黎宣教士(柬埔寨丰荣事工工场副主任) |2021年12月16日
我请淑派作自我介绍,在她的短短几句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曾经在女儿之家生活。”
在女儿之家生活过绝不是一件羞愧的事,但成为自我介绍的一部分,对我来説,极富意味。
如果要在生命里画上一条分水岭,对现年17岁的淑派来说,必定是9岁踏进女儿之家的那一天。更准确地说,那天不只是淑派生命的分水岭,同样是她家庭的分水岭。
炼
贫穷与缺乏爱几乎是我们所有服事对象的共通点,所以,贫穷与缺爱对淑派来説,不算什么历炼。更大的历炼是暴力——无论是语言暴力、肢体暴力,甚至性暴力,仿佛都伴随着淑派出生,成为她生命一部分。
淑派(左)接受女儿之家主任的祝福祷告
淑派的爸爸一直有酗酒的陋习,几乎天天醉酒,也几乎天天辱駡家人,或对家人施暴。淑派那时觉得父亲是巨人——一个威胁她生命的巨人。面对失去理性的巨人,淑派往往选择向亲友借宿。
如果父亲是巨人,那么,性侵她的就是恶魔。这恶魔5次性侵她,还威吓她不准告诉别人……。“恐惧”或许是当时9岁的淑派最真实的“拥有”!
2013年2月23日,淑派来到女儿之家。有皮肤病与营养不良的她,留着一头短发(传统是留长发的)。即使年纪幼小,淑派已长满麟角、顽皮而固执,喜欢作弄甚至打骂他人。但2021年的今天,17岁的淑派却是一个一直挂着笑容的沉稳少女。她对答有深度,笑起来有一对腰果眼。
静
我问淑派是什么让她改变,她说不出一件具体的事情或转折点,但説女儿之家扩阔了她的视野与思维,也让她安静下来,认真思考生命。她开始发现她解决问题与宣泄情绪的方法只会为自己添麻烦,别人不喜欢自己。她也开始观察身边人,发现有很多好榜样,包括我们的老师、社工与保姆,甚至是机构的其他孩子。
在机构3年后,2016年淑派回家了。家里没有发生戏剧性的改变,父亲依然酗酒,依然打骂母亲及兄弟姊妹,依然在言语上伤害她,甚至重提她被性伤害的事情,为的是要让她难受。每次遇到困难,淑派就会到湖边,闭上眼睛,让微风把她的烦恼吹走。她説这是女儿之家老师教她的,老师告诉她:“当我们觉得累的时候,我们可以回归自然,可以安静在神的创造中,这样我们就会重新得力。”
在安静中,她坚固自己,告诉自己:“我没有做错事,做错的是他们!”在安静中,她看见父亲因为酗酒身体日益虚弱,不再是巨人;在安静中她看见父亲的软弱,知道与父亲的时日正在减少,她选择原谅;在安静中,她从向往成为有权力的警察,转而想成为改变人生命的老师。
淑派向同工介介绍她的近況,包括替人种田
生活仍有很多重担,每天的路仍不好走,但她带着清楚的目标与盼望,安静沉稳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不知不觉中,家里的气氛与经济状况慢慢改善了。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的她,成为家里力量的源头,成为邻舍孩子喜欢亲近的大姐姐,甚至开始参与村公所的事情。
临走前我与淑派的家人道别,她父亲满脸笑容地与我们闲话家常。中心主任告诉我,因为自卑,每次同工探访他们,淑派的父亲都会叫一堆朋友到来壮胆。但这一天,他没有叫朋友。
看着对我们恭敬、腼腆而满脸笑容的他,我完全想像不出他曾经是一个极度暴力的酗酒者。淑派告诉我:“有一次父亲又喝醉酒,又想做一些攻击性的事情,但我忽然听到父亲开始倒数:‘10、9、8……1’”。
倒数10下是我们社工在家庭辅导中教他的安静技巧。想及此,我忽然对这位父亲心生怜悯,或许他也是家暴受害者,或许根本从来没有人教育过他……我看见的是一个无助但在努力挣扎的父亲!
我更看见盼望!
感谢主,淑派“曾经在女儿之家生活”,她的生命、她的家庭生活,有了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