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碧心
若仔细数算每天所作大大小小的决定,数量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简单如配搭每天食物、购物挑选、安排日常活动、打理家居、照顾亲人等,更遑论就学进修、择偶择业、置业成家、生儿育女等人生抉择。难怪玛格丽特.席尔芙形容「作选择」已成为人类一项全职活动,是不可或缺、不断要求的生活技能。(注1 )
认真的基督信徒,更怀著内在渴望,一生走在神的心意中,作合神心意的决定。然而,随著社会节奏日趋急速、世情伦理复杂多变,如何作明智的抉择、晓得神的心意、持续实践及行动,既具挑战也极为迫切。
1. 辨別神类 (Discernment of Spirits)
近数十年,辨别神类这属灵传统及操练再受注视,这当然与六十年代天主教梵二会议(注2)在文献中重视有关。会议倡议神职人员重视这操练,视为在职要务;加上欧美耶稣会士 (Jesuit)在伊纳爵《神操》(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的历代钻研基础上,进深讨论及出版学术及大众化文章与书籍,引起普世信徒或非信徒的兴趣,渴慕提升属灵辨别(Spiritual Discernment) 能力,纷纷投入学习行列。(注3)由是,民间涌现不少教导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作属灵辨别的讲座、书籍,甚至基督教神学院也増订相关课程。

2. 属灵辨別 (Spiritual Discernment)
基督宗教传统的属灵辨别, 简单来说,是尝试了解自己某次或惯性的思想行为,受著何种灵的力量所推动。 灵的力量本质上可以分为三类 : 圣灵、邪灵或人的灵。属灵的分辨工作并不简单,因为几种灵会在同一时间各自发挥影响力。一般而言,通常有一种占主导地位,当事人能作出分辨,就能选择随圣灵而行。(注4)
回看教父时代,已经零星谈到辨别神类,他们用「辨别」(Discretio) 来表达保罗和约翰的思想。俄利根(Origen) 更详细讨论人类思想念头的各种来源,指出一些标记,帮助人辨别由自已、神或邪灵而出的念头。奥古斯丁在《天主之城》也邀请人选择住在地上之城 (爱自已),或住在天上之城(爱神而彼此相爱) 。(注5) 显见教父时代重点看善灵、恶灵在人身上的推动,也提及受个人的本能推动。
3. 「依纳爵」属灵辦別 (Ignatian Spirituality)
直至16 、17世纪出现了耶稣会(Society of Jesus)创办人依纳爵•罗耀拉 (Ignatius of Loyola) ,他透过自身经历写成了《神操》(The Spiritual Exercises), 发展出一套属灵辨别的灵修操练方式。 依纳爵认为信徒成长至一个重要阶段, 不再只是外在遵守神的律法, 而是内心明白及爱慕这些律法, 从而找到神给自己在世的召命。(注6)为了帮助人辨认出圣灵,他在《神操》313至336号中写下了一些属灵辨别的规则 。(注7)加上耶稣会对历代属灵辨别研究非常丰富,无怪乎近代信徒或公众,甚多缓引及参考依纳爵的属灵办别基础、原则及应用。
《神操》像一趟开放内心并渴求神的旅程,旨在培养人关注神、开放给神,并回应神。 一切基于两个前提:i. 上帝是直接与个人沟通的; ii. 人可以理解或辨别神邀请他/她的原因。退修第一周主题为个人救恩史及罪,其余三周主题为默想基督生平,其降生至复活的事件。在灵修导师指导下,退修者反复操练不同形式的默想和祷告;体验内心被圣灵或邪灵、光明与黑暗两种力量推动及争持;在灵修导师帮助下,分辨内心经历圣灵或邪灵推动的状态,及其引致的影响及行动。一般以30天全退修或 40周在家每天一小时的退修方式进行。
依纳爵的属灵办别,植根明辨(Discernment) 的基础及态度,经历神慰与神枯(Consolation and Desolation) 两种内心动态,及运用意识省察 (Examination of Consciousness) 等祷告来操练。
4. 明辨 (Discernment) (注8)
明辨的基础就是相信神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作出邀请,领导、引导和吸引我们进入丰盛人生。人要培养明辨的心,在于向神的领导和引导持开放态度;有能力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个人祈祷习惯、自我认识,及了解自己最深切的愿望。因为人最重要的回应,就是反思日常事件,寻求及发现神的同在;并藉神所赐的恩典,遵循祂的方向和引导。
省察重点不在事件本身,乃在于事件在心中所唤起或牵动的情感反应 — 喜悦、悲伤、平安、焦虑……,甚至那些激荡又无法言喻的触动。整体关注的是个人的思想 (thoughts)、感觉( feelings)、冲动(impulses)、渴望(desires)和其他情感反应(affective responses),将其开放于神光照的祈祷中,来发现神如何领导我们的生活。
圣经例子
- 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试探 (路4:1-13) ,衪清楚辨识自己是神的儿子,并且以圣言一一拆穿魔鬼的诡计。
2. 保罗辨别自己在大马士革路上的经验 (使9:1-19),是直接从神来的启示。他确信自己蒙召为基督使徒,并向外邦人传扬基督的福音 (罗1:1,5) 。
3. 保罗写信给加拉太教会,谈到分辨圣灵的作为,可从人放纵情欲的行为或善行中辨认出来 (太5:16-23)。保罗强调信徒受「这两股力量不停地交战,使你们不能自由去实现你们善良的意愿。」与他写信给罗马的人同出一辙(罗 8:5-6)。
5. 神慰与神枯 (Consolation & Desolation) (注9)
依纳爵非常重视人的情绪层面,因为情绪非完全受外界影响,也非用己力来控制,是「一种内心的激情」(states of affectivity, an interior motion),却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人的心灵动向。依纳爵把各种情绪综合为两种对立的经验与状态:神慰及神枯。
神慰指任何倾向神的内心感情、感觉或感触上的激情,这些激情推动著人接近神。这份激情让人体验到爱,当中包括痛悔的热泪,增进信、望、爱的感触,引导人怀抱愉悦及平安在主内安歇。(参考依纳爵《神操》316号)
神枯恰恰相反,是指任何倾向恶神的感情、感觉或感触上的激情。不论这激情令人内心扰乱不安而痛苦,或令人灵魂怠懒舒适而安于疑惑不安中,只要它让人失去信、望、爱,引人远离神就是神枯。 (参考依纳爵《神操》317号)
纯粹把神慰与愉悦 (无论生理或心理) 联上,或把神枯与痛苦联上是毫无意义的。操练者不能只凭感官或情绪来分辨,重要看情感引领心灵趋向何处。只要这内在激情令人趋向神,就是神慰 — 不管这激情是充满热情还是十分平静,令人感到愉悦还是痛哭流涕。依纳爵给神慰的最佳描述是:「人灵因一种内心的激动,而对他/她的造物主燃起炎炎爱火,且感到世事索然无味,除非为了爱它们的造物主之外,觉得它们本身并无可爱之处。」(参考依纳爵《神操》316号)
神慰与神枯的特征 (注10) | |
神慰 | 神枯 |
信、望、爱增多 | 缺乏信、望、爱 |
感觉与神很近、神同在 | 感觉离神很远、被神忘记 |
爱慕、感激、信任神 | 怀疑、疏远、抗拒神 |
对己、对人、对神坦诚透明 | 对己、对人、对神隐藏、回避 |
内心平安、宁靜 | 内心不安、扰乱 |
心怀伟大的渴望 | 注重个人私欲、享乐 |
积极与热衷 | 厌烦与冷淡 |
依纳爵式属灵辨别其中一个重要祷告操练为意识省察祷告。在每日至少两次的操练中,学习分辨内心受圣灵抑或邪灵所推动,辨别神枯、神慰及假神慰,从而熟悉圣灵的推动及神的心意。
6. 意識省察 (Examination of Consciousness)
依纳爵式意识省察是一种由神主导的祈祷,通过省察内心动态,辨认神在生命中的作为。这祷告著重培养灵性敏感度,辨识衪如何靠近我们,向我们发出邀请、召唤,盼望我们作回应,衪乐意施恩予我们。
意识省察的五个步骤(注11)
i. 祈求光照 (Prayer for Enlightenment)
祈求神光照。我需要上帝的启蒙,才能看见及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ii. 反思感恩 (Reflective Thanksgiving)
在感恩反思中,我感谢神在此时段所赐的礼物,并作出既具体又明确的感恩。
iii. 实际检察行动 (Practical Survey of Actions)
我检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主如何在我身上作工。洞察当天我的行为,辨别神的恩典以微妙方式临在何处,以及我如何回应衪的爱。若要洞察及感受所发生的事情,我需要安静内心及带著情感意识来聆听。
iv. 悔恨与悲伤 (Contrition and Sorrow)
我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有能力背离神的爱。我也意识到神永远不会停止呼唤我,给予我衪的爱和宽恕。我不会陷入内疚,因为我意识到神对我美好的心意,就是我用整个生命来爱衪。神渴望我完全属于衪,这是每天迈向圆满之爱的过程。
v. 盼望解決方案 (Hopeful Resolution for Future)
我渴求以新视野、敏锐度和巨大盼望面对未来。我越信靠上帝,就越有盼望。如果我的盼望微弱又感到沮丧,我要诚实看待感受,不压抑它们;祈求神赐恩典,使我能完全地归向爱我的神。
7. 总结 (注12)
依纳爵属灵辨别,旨在培养人一种直觉,借此让我们成为一个能察觉自我思想、情绪及行动根源的人。透过意识省察等祷告操练,洞悉神枯、神慰两种对立的内心动态及生命状况,借此分辨影响著我们的源头——被圣灵推动还是邪灵驱动,让人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处境中,分辨出神的心意,作出明智的抉择。
注:
1. Margaret Silf《Wise Choices : A Spiritual Guide to making Life’s Decision》Margaret Silf, Blue Bridge 2007, p.3
2. 1962-65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为天主教会历史上第21次大公会议。
3. 《分辨神类》光启编辑室编,光启文化事业 2018, pp.15-16
4. 《灵修神学 – 理论与实践》廖炳堂著, 建道神学院 2015, pp.434-435
(当中有引述来自欧迈安的《灵修神学》 1980 pp.380-441)
5. 《分辨神类》光启编辑室编,光启文化事业 2018, p.5-6
6. 《灵修神学 – 理论与实践》廖炳堂著, 建道神学院 2015, p. 441
7. 《Draw me into your friendship – The Spiritual Exercises》David L. Fleming, S.J. , the Jesuit Conference, Inc. US, pp. 247-267
8. 摘录自《A Brief Description of Ignatian Spirituality》, The Jesuit Retreat Center of Los Altos
9. The Structure of the Rules for Discernment of Spirits, The Way Supplement 20, Autumn 1973, pp. 28-29 Buckley, Michael J. S.J. 中译本见《分辨神类》光启编辑室编,光启文化事业 2018, pp.115-116
10. 《聆听内心的声音 — 向依纳爵学习分辨》马克•希柏道,光启文化事业2010, p.78
11. Consciousness Examen by George Aschenbrenner, SJ https://www.ignatianspirituality.com/ignatian-prayer/the-examen/consciousness-examen/
12. 《聆听内心的声音 — 向依纳爵学习分辨》马克•希柏道,光启文化事业2010, pp. 22-23